记者陈志茹 通讯员郑玉蕾 伍小云
7月16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共有44名学子入围,其中来自我市咸宁高中的16岁高一学生刘皓轩,以优异成绩考取A等,成为湖北省年龄最小的A等优生。
走近刘皓轩,他的学习成长过程不仅是一段励志故事,更生动展现了咸宁高中“让优秀者更卓越”的育人智慧。
■少年学子 自律成才
“当时定了A档的时候我就非常兴奋,甚至在晚自习的时候激动地跳了起来。”刘皓轩回忆道,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是先定档再参加高考,而A档意味着考生只要达到所在省份的特殊线,就可以被录取。“因为是A档,所以后面的考试也比较顺利,如愿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了。”刘皓轩高兴地向记者表示。
在咸宁高中校园,刘皓轩以“路灯下晨读”闻名。每天清晨5:40,他都准时出现在路灯下背诵古诗和英语范文;傍晚6时,他在运动场上跑步或踢足球,校服口袋里总装着写满公式的便签。“训练间隙解两道物理题,反而能让大脑更清醒。”这种独特的时间管理方式,让他在学习中游刃有余,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谈及成绩好的秘诀,刘皓轩表示,学习目标要清晰化,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学习生活中,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学习功课。若遇到困难的问题,他会先独立深入研究;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会向同学们和老师们寻求帮助和解决。
当被问及有什么爱好时,刘皓轩说,他从小学起就非常爱读诗歌,尤其是李白的诗。每当看到语文试卷里的那些诗歌题,他就觉得非常亲切,写作文也会因为平时的文学积累而变得更加轻松。
■家校同心 共育英才
“得知刘皓轩同学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全体老师都无比兴奋。”刘皓轩的班主任老师龚道来难掩喜悦之情。
在龚道来眼中,刘皓轩是一个专注力和学习力双优的学生。备考期间,为攻克数理竞赛难题,刘皓轩连续一个月每天研究难题到凌晨,最终在竞赛部数理老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竞赛知识体系;在校运会4×100米接力赛中,他作为最后一棒,在落后10米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以惊人的爆发力最终反超对手。这种将学习思维融入运动的本能,正是他独特的观察能力。
龚道来表示,刘皓轩的成功是家庭、学校与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根基,父母的心理慰藉与陪伴是孩子的“避风港”。老师们则引导学生以“试一试”的心态面对挑战,把竞赛变成见识更高平台、明确努力方向的机会。学校的培养制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多年的实践中,学校总结出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培养制度,为优秀学生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好学生就一定要培养出去,不能够浪费掉他们的天赋,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龚道来说。
■双师护航 因材施教
“能有这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规划。”咸宁高中老师胡芦林说。据悉,今年他的班上有6名同学被录取到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谈到学校对这些同学的培养,胡芦林表示:“学生在通过学校的选拔后组建竞赛班,除了常规教学之外,老师每周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投入竞赛学习;同时,还会将竞赛和强基的内容适时地分解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日常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咸宁高中针对特优生打造“基础+拓展+突破”的三级培养体系。在进入高中时,就为学生配备“双导师”,由物理老师龚道来定制大学先修课清单,生涯导师冯豆祺带领竞赛部的学生赴武汉大学实验室参与光纤通信课题。学校还启动“学术跃升计划”,斥资引进智能物理实验系统,刘皓轩就是通过该计划开展学科实验的自主研究。
如今,刘皓轩已开始自学大学基础课程,他的书桌上贴着手写格言:“专注是把时间折叠的魔法。”或许这正是咸宁高中的教育理念——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优秀从来不是偶然,而是系统化培养与个性化绽放的必然。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既有一轮明月引领,更有繁星满天闪耀。咸宁高中构建“竞赛+强基+综评”的升学矩阵,成效显著。该校通过推行教学改革,已累计培养清北学子9人,中科大、西交大少年班学子16人,一本上线人数连续4年突破600人。
捷报频传,正是咸宁高中“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办学方针和“创新引领、追求卓越”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咸宁高中校长段小林表示,该校秉持“立德树人”理念,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政策倾斜、师资优化和动态管理机制,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公平而个性化的教育。学校注重师生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强化国防教育,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为根本导向,推动教育教学与时代同步。通过科学管理和职业认同感培育,师生在共同成长中提升成就感与幸福感,实现教育质量与育人目标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