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胡妈妈”十余年帮助了上百个家庭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4版:达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胡春莉(右二)带领学员做手工。

    胡春莉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阳光家园学员展示手工艺品。

    在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学堂社区,有一位特别的老党员。她幼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留下终身残疾,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十余年如一日帮助、引导智力障碍人群融入社会、自力更生,将阳光带进了100多个家庭中。她叫胡春莉,现任六角亭街道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阳光家园园长,曾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十佳“最美社区志愿者”、武汉市五星级社区志愿者等荣誉。

    胡妈妈帮助了上百个家庭

    12年前,硚口区残联和六角亭街道在学堂社区创办一所面向智力障碍人群的特殊学校——阳光家园,由胡春莉担任园长,为残障人群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康复训练、职业康复等服务。

    “残障人士由于身体的特殊性,生活困难会更多、需求更复杂。只有把大家当作自己的家人,才能让爱汇聚一家人。”胡春莉深情地说道。多年投身扶助事业,她不遗余力帮助了上百个家庭,被亲切地唤作“胡妈妈”。

    “小姐姐,这是永生花、手工皂、手工包……这些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产品,你试试?”在残疾人创业集市的六角亭街道阳光家园摊位前,一位学员正在向路过的几位女士介绍他们的手工制品。被摊前做工精致的手工皂吸引,刘女士拿起手工皂端详,一盒手工制作的护手霜也被这位学员同步推荐:“这个15元一盒,感谢您支持我们残疾人的手工作品!”在一旁的胡春莉看到这样的场景,欣慰地笑了。从排斥到热爱,“胡妈妈”用爱心慢慢地走进每位学员的心里。这位学员持续学习到很多手工技能,多次参加省、市、区残联开展的公益集市活动。

    帮助残障人士回归社会

    胡春莉将课程表贴在活动室墙面上时,指尖在“康复、技能、手工”几个字上反复摩挲。“能融入社会才是真的进步”,她静静思考着。为了让这些智力残疾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胡春莉挖空心思开设丰富课程,从最初根据学员兴趣设计游戏,到根据学员的康复需求和特长开设系统课程,再到跟上时代教大家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买东西、查地点,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员们在学习与锻炼中不断进步。

    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学员离开阳光家园后能够生活自理,胡春莉慢慢开始为他们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独立完成家务和手工任务,并由家长拍摄视频上传记录;参加公益活动时,她还特意“为难”学员们,让“孩子们”自己手机导航,坐地铁或公交独自前往。

    两年前,为了让手工课更接地气,也为了让“孩子们”自力更生,胡春莉通过多方联系,接单服务汉正街道服饰商户,做起了服装配饰,给汉服串珠子。“当胡春莉找到我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更没想到这些学员做出的产品真还可以!”街道工作人员回忆。此外,胡春莉还积极联系社区开展不定期义卖,制作花束、漆扇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截至目前,100余名需要帮助的居民通过阳光家园融入社会日常生活。

    开展志愿服务温暖社区

    胡春莉从社区基层残疾人协理员做起,持续帮助他人。担任阳光家园园长后,胡春莉又带领家园的学员们继续开展志愿服务,一位64岁独居残障老人十几年偏瘫不能下楼活动,每逢周二、周四,胡春莉都会拿着单子去菜场为老人购买新鲜果蔬。每月定期她会邀请理发师志愿者共同上门为老人理发,组织阳光家园学员们为老人打扫卫生、晾晒被子、陪老人聊天。“春莉丫头,又让你跑这一大早。”老人总是拉着她的手念叨。

    “我希望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能多引导一个就多引导一个。”年复一年,胡春莉默默耕耘,在社区发光发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善积大善,小爱聚大爱”,在社区带领更多人共同营造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