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热血归途”触摸真实抗联历史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13版:文体汇       上一篇    下一篇

    《归队》海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的“热血归途”群像剧《归队》本周在央视八套热播。

    剧集自播出伊始便迅速登顶实时收视率榜首。该剧导演臧溪川说,《归队》讲述的是具体的人的故事,以一群普通战士的经历去描绘十四年东北抗战的厚重和沧桑,让如今的观众能够真正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才算达到了最终目的。

    采访三十多位抗联战士

    高满堂将一手史料写进故事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东北军民奋起反抗,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在抗战题材的叙事框架里,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此前较少被完整呈现。《归队》编剧高满堂在早年间收集“《闯关东》三部曲”的创作素材时,有幸在黑龙江积攒了一批宝贵的一手史料。

    据臧溪川介绍,高满堂当时采访了三十多位抗联战士,现在均已故去,之后为了创作《归队》,其又去黑龙江采访了88国际旅的后人,最终将这些珍贵的史料写进了《归队》中。《归队》讲述了关东军三年的治安肃正计划进行到了“彻底的肃正”阶段,日伪军警对抗联进行疯狂围剿,一支抗联小队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被打散,并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排长鲁长山(老山东)与战友们定下了八棵松的“归队之约”,面对敌人的围剿与饥寒交迫,这场归队之旅宛如穿越炼狱的荆棘之路,小队个人纷纷上演生存自救指南。

    《归队》选取的不是常规的战争视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讲的恰恰是普通人面对绝境的选择。在臧溪川看来,东北抗联战士的处境悲苦,不仅体现在战场上几乎被打尽打绝,而且还表现在当时日军封锁战术下维持有生力量的艰难。剧中,被打散的抗联小队众人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归队模式”,排长老山东带着队员田小贵归队,二班长汤德远落单后又在日本人的劳工营里与队友福庆偶遇,被活埋后又逃出生天的高云虎与酒馆老板娘大阔枝偶遇,而卫生员兰花儿则误入“土匪窝”。臧溪川说,故事要讲的就是现实中不同的处境下,战士们各自不同的选择,“高满堂老师的剧本太好了,这个困境既是环境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战场上大家的一个口头约定能否继续遵守,有的人逃出来了,有的人生活已经很稳定了,而归队的意志又如何驱动着他们,这些都是真实的人性,我们要讲的也是这种人物的成长、彷徨与挣扎。”

    深入白山雪原苦战

    以“归队精神”坚持实景拍摄

    在拿到《归队》的剧本时,臧溪川就得知制片及置景团队已在东北勘景多次,决定要实景拍摄,剧组还特意选择9至12月拍摄,要尽力还原抗联战士在各个时期、季节的真实风貌和状态,但对实际拍摄来说也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挑战。

    “雪原不会给你提供任何便利的条件方便拍摄,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战斗场景,我们还要找到那种尽量真实、原始的雪原,因此拍摄地大多数也与世隔绝,基本很难通车。”臧溪川介绍,很多场景地最后的路程只能靠人工搬运设备,东北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也给拍摄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尤其是东北进入9月之后,日照时间明显变短,每一天我们都需要争分夺秒。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团队都是在凌晨三四点出发,去往现场提前做准备,等着天一亮就开机。”

    臧溪川说,拍摄过程虽然艰苦,但整个团队面对抗联故事,对剧中的历史心存敬畏,为故事中的英雄们所激励,“归队精神”实实在在地鼓舞着大家,整体创作氛围始终激昂而热烈。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