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中山公园一批珍藏盆景被列入“国有资产”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3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文汉师傅传下来的五针松盆景。

    罗其文指导吴晞(右一)修剪盆景植物。

    记者李子云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朱芳)武汉中山公园盆景园收藏的400余盆精品盆景,由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登记造册,已被列为“国有资产”。

    8月27日,在1000余平方米的盆景园里,记者看到,58岁的园林技师罗其文手把手教“80后”园林工程师吴晞如何修剪枝条。五针松、罗汉松、黑松、针柏、银杏、榆树、对节白蜡等20余种植物所组成的盆景,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宛如一幅幅“立体画”。

    “这是60多年来,中山公园园林人呕心沥血培育的作品,来之不易。”罗其文说。他是盆景园“第三代掌门”,深耕盆景艺术30余年。

    “第一代掌门”王文汉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公园第一批园林职工之一,后来成为著名的盆景艺术家。1958年10月,市园林部门派出包括王文汉在内的六人小组,赴苏州、上海学习盆景技艺,历时8个月。

    学成归来,王文汉先后在中山公园、黄鹤楼公园从事艺术盆景创作,并在苏杭流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王文汉的作品以松柏类盆景为主,苍劲古朴,层次分明。指着一盆枝干遒劲的黑松盆景,罗其文介绍:“这就是王文汉老师传下的作品之一,历经60余年,仍然韵味十足。”

    “第二代掌门”晏益明师承王文汉,在树桩盆景和水旱盆景创作上颇有建树。1990年,他相中了罗其文。严师出高徒,罗其文全面传承了盆景技艺,并在水旱盆景的虚实结合造景上进一步创新发展。他还尝试对盆景植物的树叶进行摘心处理,促使叶片越长越小,使盆景更加和谐美观。

    盆景比较娇贵,用养鱼的水浇灌,再好不过。罗师傅有一本浇水经:夏天日浇一遍、喷雾两次;冬天每隔一周左右浇水一次,但不宜多。肥料,也是他们自己配制,买来豆饼、尿素、骨粉、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原料,按比例进行沤制。园内配有5口大缸,专门用来沤肥。一般是头一年沤,第二年才拿来用。

    今年7月,市园林和林业局举办应用型科研项目“揭榜挂帅”,中山公园“80后”工程师吴晞牵头组建了一支六人团队,揭榜科研项目“汉派盆景园艺的传承发展与养护管理”。罗其文这一次终于心愿得偿,汉派盆景技艺有了第四代传承人。

    吴晞希望,在师傅指导下,借鉴“风动式”汉派盆景的理念和技法,创作一批精品盆景。

    2024年11月武汉金秋菊展期间,中山公园尝试展出了10余盆盆景,反响良好。“盆景就是给人看的,如果不展出、不让人看到,养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中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陈辉表示,今年金秋菊展期间,该园将精选50盆盆景,供市民免费观赏。从明年起,争取每年举办两次盆景展览,“让大家看看这些深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