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静雅养老院的“90后”院长陈卓和老人们一起拍摄“哏都养老院”系列搞笑短剧。 受访者供图 |
 | 在杭州随园嘉树,老人们通过层层PK,“海选”出平均年龄70+的“花样女声”组合,她们上“村晚”、办音乐会。 受访者供图 |
最近,不少养老院院长们“卷”入短视频、微电影这条赛道,内容包括记录老人在机构的晚年生活,老人与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志愿者相处的故事,由老人主演的情景短剧等。当养老院院长们喊出“Action”,也为公众带来更多关于养老的讨论和思考。
养老院的生活什么样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有着60亩园林式环境,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按不同需要,月费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这里和周边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有紧急医疗响应迅速。
“20多年前,这儿还是城乡接合部,连常设公交车站都没有,最初整个福利中心连我妈在内只有6位老人。”88岁朱瑚的儿女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是地铁直达的城区。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书记、主任孙晓冬介绍,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心会邀请“浙菜金牌大师”等名厨来和老人互动,现场制作清淡好消化的浙派美食,如青豆虾仁、海鲜豆腐、清汤狮子头、莼菜鱼圆等。
一圈逛下来的感受:让老人住得安心、吃得落胃,是养老机构的基础配置。
“全国养老院长超过10万人。”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认为,随着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会给机构带来更年轻、更活跃的办院思路。
在杭州随园嘉树,老人们在卡拉OK厅里开展“海选”,通过层层PK,选出平均年龄70+的“花样女声”组合,她们上“村晚”、办音乐会,应邀参加专业节目录制。
河南省许昌市的福兴园养老院,28岁的院长樊金林甚至组织起老年电竞战队。一群“95后”工作人员会教老人玩年轻人中流行的桌面游戏,活动室里还配备了打碟机,让老人在娱乐中练练手脑协调。
让老人们自己演自己
让老人们“自己演自己”,其意义远超出了拍摄短视频和微电影本身,而是传递“一群老人一起好好过日子”的温暖故事,养老院也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封闭院落”。
这两年,上海九如城集团宁波峰南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26岁的姜丹,用手机拍了100多条可回放的直播间短视频。她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读的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想不到如今为了养老工作摸索起视频剪辑。
在天津静雅老人院,陈卓鼓励爷爷奶奶“玩一玩角色扮演”时,有部分老人表示“不愿出镜”。不过,他们虽然有思想包袱,但都会走出房间,远远看着拍摄,情不自禁鼓掌、开怀大笑。2023年以来,陈卓用手机拍摄的“哏都养老院”655个无厘头短剧在网上获赞近千万。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宝贝”们参演意愿强烈。“听说要摄制微电影《岁月如初》,他们认为能把自个的老年生活拍成片子,都很重视,特意去理发、换服装,想要展示最好的状态。”孙晓冬说,养老院经费有限,拍微电影全是职工包揽剧本、服化道、群演,至于摄制和剪辑,就得四处“化缘”请朋友帮忙。除了技术问题,关键是得充分考虑老人的感受。
《岁月如初》杀青后,成片在家属中传阅,许多子女感动,感谢养老院帮老人留下这么精彩的人生片段。一位老人的女儿感慨:“原本担心送老人去养老院,觉得委屈了他们,看到长辈开心,我们就放心了。”
我们需要怎样的养老院
养老院的短视频、微电影在网上“爆红”,背后是公众对养老事业的思考、对养老院发展的关心,因为这关系到家家户户。
2022年起,我国每年增加1000多万老年人,随着老龄人口基数不断扩大,机构养老的需求持续上升,预计2025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16.1万亿元。这意味着,养老院的建设与提升,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民生事业。
以静雅老人院为例,崭新的养老院区已经建设起来。“我们近几年也多次前往国内养老机构,学习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引进专门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全自动化智能设备。” 陈卓表示,拍摄“哏都养老院”短视频是为了展现老人的丰富生活,但前提是保证老人能得到越来越好的生活照顾。
“有事可做、有人来爱,在老年生活中已经难能可贵。”但在孙晓冬眼中,这并不是“顶配”,最好的机构养老是让老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站在此刻遥望未来,参与和共享社会进步。
今年新春,会跳舞的机器狗和登山利器外骨骼穿戴工具在杭州养老圈火了一把。其实2016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引进5台养老机器人,能提醒服药、定时巡房、表演舞蹈和唱歌。“这以前在电影里才看得到,想不到如今就出现我父亲住的养老机构里,时代发展真是快啊。”一位家属十分感慨。
“晚年生活一定要五颜六色,让老年人动起来、乐起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原本单调又寂寞的世界,让他们感到,仍然握住了自己的时间与幸福。”吴玉韶如是说。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被看见”也是为了“被支持”。除了一日三餐的生活照料,让老人享受镜头下C位的自信,更迭硬件设施等努力外,养老院如何更好地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
在养老院院长们的畅想中,未来的养老院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它将会有更多社会接口,成为融合科技、医疗、情感、尊严与自我实现的新型生活共同体,帮助我们每个人坦然拥抱老去的明天。
综合《浙江日报》《浙江老年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