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进一步织密养老托育服务保障网

日期:04-02
字号:
版面:第9版:圆桌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老人拥抱新生活。

    南湖街道提供

    居民在社区文化广场运动健身。

    喻志勇 摄

    编者按:

    近日,一场关于奋进花园之城、建功支点建设的“头脑风暴”在武昌区南湖街道举行。居民代表、高校学者、企业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就深入推进南湖街道融入武昌基层治理现代化引领区各抒己见,共同支招。本期圆桌特节选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为推进武汉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

    以“大社区观”推动城市“最小单元”升级

    □ 冷向明 陶珊珊

    武汉市持续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从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出发,以区域服务为导向,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党建联合体和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网络,推进区域党建工作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为进一步下移治理重心,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大社区观”推动城市社区“最小单元”升级。

    优化小区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符合条件的小区要成立党支部,选举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尽量实现交叉任职,把稳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方向。夯实小区自治力量基础,挖掘培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兴趣组织、文体组织等小区日常活动队伍。以小区为单位优化“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格、五格为网”的“5545”邻里组织体系。

    优化小区服务体系。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扩展服务范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优化0—3岁儿童托幼服务,打造养老生育友好型社区。探索“党建+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居民自我服务机制。强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志愿者选培用制度体系。创新共同生产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社区公益基金,打造企业—居民—社区三方共同生产服务模式。深耕邻里文化服务体系,武昌区南湖街道8个社区活跃着“南湖大妈”“银发先锋”等百余个脱胎于文体队伍的志愿服务组织,带动近2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优化小区治理体系。健全居民自治机制,推进“三治融合”体系,提升小区智治水平。优化小区环境体系,打造“建安街—恒安路—雅安街”主轴线路,建设“南湖花园城”。以便于共治为原则,立足最小单元,发动居民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立街域规划师联盟。构建文明互助人文环境,优化小区生活体系。优化辖区产业格局,结合南湖街道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低碳经济,完善“1+2+1”产业规划体系。完善便民商业布局,进一步挖掘泛悦坊都会店、泛悦mall南湖店、地铁商业体等微型商业体经济潜力等。优化小区人才体系,建立健全引才体系;强化社工培养体系,完善居民培育体系。

    (冷向明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陶珊珊 华师大公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

    社区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 黄清峰 

    “一老一小”是家庭和社会的两个重要群体,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不仅是每个居民的家事,更是关乎整个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大事。作为“毛细血管”的社区,要进一步织密养老托育服务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适老及适儿化改造,打造老幼友好型社区。去年3月,我市出台的全国首部托育服务专项法规《武汉市托育服务促进条例》提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辖区居民托育服务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设置社区托育点,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用于托育服务。今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武汉市养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到2027年原则上每个社区要配置1个社区养老设施,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服务站)。这为拓展我市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功能,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照护服务机构明确了方向、提出了目标。

    其次,要加大养老托育服务和产业人才培养,壮大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高品质养老托育服务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人”是社区开展养老托育服务的核心要素,但现有的养老托育服务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武汉市民政局和卫健委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养老、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分别仅有1.5万人和1.2万人,且普遍存在缺乏专业背景、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等突出问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不高。对此,既要选得出并留得住社区中面向老幼服务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对既有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培育和引入社区志愿者,配合社区专业人员携手打造老幼友好型社区。

    最后,要让智慧养老托育走进社区,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线下场景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中去。例如,建立老人、幼儿信息库,整合各类养老托育服务资源,实现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依托智慧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区老幼数据归集入库,构建专属的电子健康档案,形成“一人一档”动态照护方案;通过对老人和幼儿住所进行智慧适老化、适幼化改造,远程监护老幼安全,提供风险监测与急救服务。

    (黄清峰 武汉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整理/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