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明顺在小区修剪绿化带。 |
 | 余明顺在小区修凉亭。 |
清晨的长堤社区,锤子敲击木板的叮当声与鸟鸣交织。一位老人正俯身为一排休闲椅刷漆,额角沁着汗珠,动作却利落如年轻时拧紧螺栓的模样。
社区书记卫红抱着一叠感谢信匆匆赶来:“余工,您又把凉亭安全隐患解决了,大伙儿都想当面道谢!”老人摆摆手,笑容朴实:“举手之劳,我是党员,闲不住!”
“社区有需要,随叫随到!”
63岁的余明顺曾是单位的“王牌技工”。退休那天,他带着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的申请书,向书记卫红郑重“请缨”:“我擅长维修,社区有需要,随叫随到!”
江汉区满春街道长堤社区德胜街有两座近3米高的凉亭,因年久失修,木质结构摇摇欲坠,成了居民的“心病”。余明顺在社区党员大会上主动揽活:“几千吨的设备都拆过,这两座亭子交给我!”
他实地测量、标注拆除顺序、规划安全动线。次日清晨,他拎着自制的铁锤、锯子“孤身上阵”。烈日下,他攀上木架精准敲击承重柱,社区工作人员在旁看得心惊:“余工,歇会儿吧!”他却笑答:“没事。”仅一天,危亭化作整齐码放的木料,隐患彻底消除。居民们送来绿豆汤,他擦着汗摆手:“党员的本分,不值一提!”
“余工来了,工具都变‘活’了!”
“余工来了,工具都变‘活’了!”志愿者陈文亮举着一把带伸缩杆的耙子感叹。原来,余明顺见大家徒手清理绿化带费劲,便用旧水管和钢片焊出轻便工具;为方便老人种花,他改造出可调节角度的园艺剪。“过去练的手艺,不能浪费。”他总这样说。
社区3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是他的“新战场”。春天,他带着居民栽下紫薇和月季;雨季,他设计排水槽防止积水。枯枝败叶在他的巧手下化作堆肥,连花坛边的石凳也被他加固。
除了社区石凳加固外,他在社区散步时,还发现小区平台的休闲椅开始腐烂,他自掏腰包买了防腐漆和油漆,分别连刷了三遍。“做一次维修和保养,余工总想着把休闲椅使用的时间延长一点。”社区书记卫红说,他始终做到眼中有事,手中有活。
“他修的是物件,暖的是人心。”
“电器修修还能用,邻里情分更得珍惜!”余明顺的维修摊前总是热闹。谁家电扇不转了、水管漏了,他分文不取;楼上楼下因晾衣架起争执,他掏钱买材料,设计出可升降的便民架。“余师傅说话在理,咱服气!”曾经争执的邻居如今一起当起志愿者。
“4栋近500户的居民都存有他的手机号码或者是微信好友,谁在小区微信群里说一声,请余工帮忙维修,他立马上门查看。”社区书记卫红感慨:“他修的是物件,暖的是人心。”三年间,他带出二十多名“徒弟”,组建起社区维修队。2023年,他捧回江汉区“优秀志愿者”证书。
夕阳西下,余明顺又背起工具箱走向社区广场。一位老人冲他招手:“余工,我家灯泡坏了!”“走,看看去!”他脚步未停,身影融入那片他亲手栽种的绿荫里。
(文:程艳 通讯员:吴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