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没有什么是“话”解不了的

日期:03-24
字号:
版面:第9版:姻缘会       上一篇    下一篇

    两位老人一起翻看家中的老照片。

    李相福、张玉春夫妇和孙子在一起。

    在江岸区后湖街道汉广社区,住着一对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夫妻——83岁的李相福和79岁的张玉春。他们相识于1970年,仅仅3个月后便决定携手共度余生。如今,55年过去了,他们的婚姻依然坚固如初,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保鲜”。

    相识3个月便领证

    1961年,李相福随单位赴宜昌参与葛洲坝建设。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为他带来了生命中的另一半。1970年,28岁的李相福和24岁的张玉春经人介绍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感情迅速升温。仅仅3个月后,他们便决定结婚。1970年6月12日,两人正式领证,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

    回忆起那段“闪婚”经历,李相福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生活条件很差,婚礼只办了一桌,请了父母和兄弟姊妹,连亲戚都没敢请。”婚宴上,他们用积攒了几个月的半斤茶叶和10斤腌肉招待亲友,收获了满满的祝福。礼金方面,最多的也只有5角钱。尽管婚礼简单,但两人的感情无比真挚。

    夫妻同心共渡难关

    婚后一年,李相福和张玉春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儿子。两年后,他们又添了一个女儿,凑齐了一个“好”字。然而,这个“好”字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着孩子的出生,家庭开支急剧增加,生活变得愈发拮据。

    张玉春回忆道:“有了两个孩子后,家里变得更加拮据,一度生活费都不够。”在女儿1岁多时,家里甚至到了没钱买米的地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单位互助组借了5元钱,才勉强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

    尽管生活艰辛,但这段共同经历的甜蜜与艰苦,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感情。李相福和张玉春始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在张玉春看来,物质固然重要,但绝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她坦言,自己宜昌老家的条件比丈夫家里好得多,而她的工资也比丈夫一度高些。“当年我是钢铁厂的,每个月的工资都比他多一元钱。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二十年,直到后来,他的工资涨起来了才超过了我。”张玉春笑着说。

    甜言让爱情“新鲜”

    多年生活在一起,难免有磕碰。夫妻俩也有过争执,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我怕他衣服穿久了太脏,想跟他洗一下。他怕把衣服洗旧、洗破了,不肯。”张玉春说,两人的想法或许有些偏差,但大体方向差不多,也就没有太多计较。当然,李相福还有更好的办法来“保鲜”爱情,那就是“话”解。

    李相福在港务局电台工作,平常练的就是“话术”,应对妻子家长里短的小事那是得心应手。1985年,青滩山地滑坡,坚守岗位的李相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但他一直记挂着家中的妻子,只要有同事路过他们家,都会让人报个平安,甚至写上一段安慰的话语代为问候,让妻子感到非常温暖。爱情需要“保鲜”,妻子没有什么事是李相福“话”解不了的。

    孙子羡慕老人一见钟情

    2018年,李相福和张玉春从宜昌搬到了江岸区后湖街道汉广社区。如今,他们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还添了孙子、外孙女。隔三岔五,孩子们会来看望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李相福笑着说:“现在更没有什么事让我们操心的了,只用尽情享受美好生活就行。”他希望孙子们也能早点成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对此,两老的孙子表示,爷爷、奶奶一直很喜欢和关心他,也很注重对他个人素质的培养。他尊敬爷爷、奶奶,但涉及个人婚姻,他还是希望遇到“有缘人”,“我不抵触相亲,但像爷爷、奶奶这样一见钟情,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文图/周飞 通讯员刘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