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隔代教育祖辈如何当好助攻手

日期:03-21
字号:
版面:第8版:讲堂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黄利刚校长(右二)参加六年级“毕业季 榜样年”活动。

    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黄利刚 熊甦烨

    当前社会,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怎样以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面对隔代教育的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祖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教育就像种一棵树,我们每个人都是园丁,需要耐心和细心,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遵循三个原则:

    当好助手不越位

    老年人在带孙子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辅助者”,而不是“主角”。老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年轻父母的得力助手。这意味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人可以协助年轻父母完成教育任务,而不是替代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可以用丰富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支持,但不应过度干涉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成长轨迹。作为祖辈,我们的职责是支持而非取代子女的教育职责。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教育理念,避免因为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通过日常的交流和理解,可以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确保孩子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考虑到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与兴趣,打算为其报名参加一个数学思维拓展班。孩子的爷爷奶奶起初有些担忧,认为孩子学业负担过重,但他们并没有强行反对。而是在与孩子父母深入交流后,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提出可以调整家庭作息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来平衡学习压力。

    最终,孩子在数学思维拓展班中表现出色,同时也保持着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父母是场上的教练,祖辈则是场边的智囊,在关键时刻递上有用的策略,而不是越俎代庖冲进球场指挥。在日常生活中,祖辈协助处理家务琐事,为孩子营造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父母能有精力专注于孩子的教育核心事务,确保教育的主导权始终在父母手中,家庭育儿的大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线平稳前行。

    养育兼顾不宠溺

    养育孩子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虽然是“隔代亲”,但过度宠溺会让孩子失去成长中的重要学习机会。我们要在关爱中找到平衡,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学会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独立和自强。就像教他们骑自行车,我们既要扶稳车把,也要适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会平衡和前进。

    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家务任务,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比如老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务清单,教他们做家务,让他们自己动手,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

    祖辈在照顾孙辈饮食起居时,不能忽视品德与习惯的培养。有位老人在带孙子时,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在物质生活上,他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但绝不纵容溺爱。有一次,孩子在商场里看到一款昂贵的玩具汽车,哭闹着非要不可。老人没有因为心疼孩子就妥协购买,而是蹲下身子,耐心地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并且承诺如果孩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能够每天按时完成自己的小任务,比如整理玩具、帮忙浇花等,就会在孩子生日时将这款玩具作为奖励送给他。在等待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老人还注重品德教育,经常带着孩子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如看望孤寡老人时,让孩子帮忙递水果、表演小节目,通过这些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尊老爱幼、诚实友善等价值观。这样,孩子在祖辈的悉心照料与正确引导下,才能既拥有强壮的体魄,又具备健全的人格。

    目标一致做表率

    我们要和孩子父母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向和方法,与年轻父母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而有序的成长环境。崇仁路小学一直推行伙伴教育,作为家庭长辈其行为和决策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一方面长辈应当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积极典范,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尊重子女和孙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长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家庭故事,传承良好家风,孩子们可以分享现代理念、新鲜事物,共同形成学习伙伴。

    有这样一个家庭的例子,爷爷每天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房里阅读各类书籍,从历史传记到科普读物。孩子在爷爷的影响下,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主动要求和爷爷一起阅读。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爷爷总是以自己年轻时克服困难的经历鼓励孩子,展现出乐观坚韧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成长,更好地适应孩子们的需求,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好地做好隔代教育。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融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系。学校教育应该积极助力家庭,开设家长学校课程,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积极与家庭、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全域平台,形成伙伴携手育人的新格局,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