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让广大群众用上好中药

日期:03-21
字号:
版面:第2版:大事       上一篇    下一篇

    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同仁堂医馆中药药房。

    新华社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从8个方面提出21项重点内容。

    【要点】

    一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研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一批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术。推进中药资源统计监测。

    二要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中药材。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完善中药材价格监管机制。

    三要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支持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打造知名中药品牌。

    四要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

    开发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大模型,促进人用经验向临床证据转化。加强中药配备使用,优化中药集中采购、招标采购政策,实现优质优价。

    五要推进中药科技创新。

    加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中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医验方等的挖掘和转化。

    六要强化中药质量监管。

    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推广。健全中药监管体系,理顺中药品种保护审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中成药批准文号退出机制。

    七要推动中药开放发展。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推动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市场开拓。维护产业发展安全。

    八要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加强统筹领导,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资金支持。

    【相关】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有约4.2万个中医馆

    记者近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目前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共有约4.2万个,目前已培训约4.6万名中医馆骨干人才,中医馆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3000余个中医馆;如今,中医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9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展。

    同时,中医馆内涵提升实现“从有到优”。“中医药服务离群众越来越近,基层中医诊疗水平逐步提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说,通过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措施支持中医馆建设,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得到强化。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好政策,然而,业内专家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医药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现象仍然存在,投入资金不足制约了中医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如何推动政策更好落实,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协调财政部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4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3.5亿元支持450个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即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谋划研究中医药强基工程,将中医馆建设和内涵提升作为其重要内容;赴广西、江苏开展专项调研,指导各省份建立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台账,推动“有馆有人”……

    2024年9月,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内的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创造条件开展中医馆、中医阁服务内涵建设”等强化乡村中医药服务的部署。

    据新华社电

    【链接】

    建立“最严谨的标准”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实施

    国家药监局日前审议通过《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为中药质量管理划定新标准。该规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全面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

    该规定充分考虑了中药产品的特殊性,在保留通用药品标准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中药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政策和技术规范。这不仅包括中药标准研究制定的基本原则,还涵盖了各类中药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标准修订及实施等方面。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药标准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