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退休后有钱有闲?买个课进修一下呗!

日期:05-15
字号:
版面:第16版:时事·焦点       上一篇    下一篇

    退休后有钱有闲有消费欲望的新老年市场正在形成,老年教育的新蓝海亦随之浮现。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发现,老年大学(学校)的学生有1000多万人,而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数量接近3亿人,也就是说,“老年入学”的百分比仅为个位数。

    这后面的空白也意味着令人垂涎的机遇。随着老年教育背后日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大政策支持,老年教育会成为未来的百亿级新产业吗?

    首提“年轻老人”概念

    发力银发经济新赛道

    近日,上海启动全国首个“年轻老人”健康生活秀活动大赛。主办方表示,上海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结合中国老年人群退休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轻老人”概念,即原则上为年龄在55岁至70岁,身体健康、心态年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开展此次大赛,以多种形式展示“年轻老人”风采。

    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在提交给联合国老龄大会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被明确定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2030年后,高龄老人将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医疗护理支出也将快速飙升,应对老龄化的机会窗口就是在2021—2030年的十年间。老年教育正是一种解决方案。

    此外,许多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积极参加老年教育,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不仅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功能,降低其进入高龄阶段后失去自理能力的概率,还能够降低老人失智、抑郁等疾病的发生,享有一个精神幸福的晚年。由此来减少个人家庭层面的经济生活负担,同时减少社会整体的医疗护理支出。因此,老年教育不仅是一个商业市场,更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随着2021年老年教育在中央文件中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行业迎来新的增长阶段。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推动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凸显了政府在加大老年教育领域资源投入的决心和力度。

    区域发展不平衡

    网络成潜力阵地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编写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共有老年大学(学校)76296所,在校学员数共计1088.2万人。报告显示,老年大学(学校)总量持续增长,但数量分布不均,东部沿海省市占比较大;办学性质多元,以政府办学为主,办学层次以县级以下办学为主。网络也是老年教育的一个潜力阵地,报告称,我国共有远程教育学校6215所,远程教育教学点36011个,远程教育注册学员共计340.3万人。

    报告认为,区域不平衡是我国老年教育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东部以及沿海省市的老年大学(学校)数量相对集中,与西部地区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同区域的老年学员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华东地区是老年学员最多的区域,学员数量达到了582.3万人,占全国老年学员总数的53.6%,而西北和东北地区老年学员数量仅占全国老年学员总数的4.3%和3.9%。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目前老年教育市场是机遇和困难并存。第一是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城乡差别较大;第二是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第三是“多龙治水”、各自为政,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第四是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五是信息技术应用不普遍,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六是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匮乏,队伍建设仍待加强。

    学习兴趣意愿度高

    消费刚需性却不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老年教育领域以公办为主。近年来,由于中国的老人数量增长太快,对老年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逐渐超出公办老年教育的供给能力,需求便向社会整体溢出,形成了新的商机。以各个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交、教育等社群,广场舞、模特秀、“老法师”摄影团等活动的诞生,给各种民办老年教育创造了发展空间。

    但是,理性和节约依然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习惯。相关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群虽然学习兴趣意愿度高,但消费刚需性不强。仅24%中老年人群愿意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支出;且民营老年教育机构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租金及人力成本压力大,课程费用也较难涨价,整体盈利空间较窄。

    银发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AgeData《2024中老年兴趣教育课程营销指南》中指出,现在的老年教育市场的企业中形成了两大明显的阵营:一种是主营业务模式,在线下或者线上开设老年教育课程,从事老年教育相关活动,获得收入;另一种是增值业务模式,以老年教育作为增值服务,通过中老年教育项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值主营产品。

    从各公办老年大学招生简章可见,一门课程一学期的标价区间在300—500元,拥有本校本系统职工等身份的退休人员还可以享受到半价优惠,即实际产生的收费在100—300元之间,如有外出研学、沙龙等则额外产生数百元不等的花费。

    民办的收费方式则更为多样化。常态有标准化的500—600元区间,也有很多混合了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做法。有受访的老年消费者告诉记者,其购买的钢琴、声乐课程一门课程一学期的学费在2000—3000元,包含有电子琴、麦克风和直播简易工具等产品,让老年人感觉更划算。

    不满足于浅层次课程

    线上线下多场景融合

    公办老年大学出于普惠的目的办学,核心目标是解决老人的普及性教育需求,所以课程上设置上大而全,生活、文化、历史、艺术、健康、外语等各种课程应有尽有,为的就是让所有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但是因为课程涉及学科太广,需要的师资、教研等资源更多,相应的每门课程得到的资源就少,反而不利于核心课程打造,从而缺少优质的课程持续吸引来学习的老人。尤其是当部分老人的学习教育需求升级之后,普惠性、浅层次课程满足不了他们。

    事实上,最近几年在一二线城市出现的民办老年大学,大多都是以某类课程为特色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有的围绕歌唱开发系列课程,包括民族、流行、美声各种唱法,并辅之以乐理、乐器等课程;有的以模特表演为核心开发系列课程,包括形体、旗袍、折扇雨伞等道具使用,再辅之以化妆、服装搭配等课程。

    老年大学在互联网大潮的带动下,呈现出线上线下各种内容形式、各种互动场景融合的趋势。许多以线下授课和展示、演出、比赛为主的老年大学,普遍会在线上做微信公众号和社群。不少嗅觉灵敏的老年大学也在相应平台推出了短视频内容。最近几年也出现一些项目以线上课程、学习社群为主,但会在线下举办各种定期或不定期活动,比如小型的沙龙、讲堂或大型的展演、比赛。

    对于老年教育来说,线上内容付费是一个充满探索可能的方向,不过目前大多是小金额比如9.9元体验课,价格上升到类似199元十节课时,付费用户马上会少很多,产生的收入很难支撑优质课程的开发成本。因此,许多老年大学最终都走上一个相似的路径,围绕课程延伸出一个完整的教学、展示、比赛、旅游的闭环,比如歌唱、音乐类课程延伸出文艺晚会、歌唱比赛、名胜风景区展演比赛,模特课程延伸出景点走秀、集训考证、模特大赛,在课程之外创造收费环节。

    业内人士指出,要走进老年人的内心,抓住他们的钱包,不是种种草、发发点评就能奏效。过去多年形成的互联网打法已有成熟的套路,放在老年人市场上并不适用。较高的非标准化人力沟通成本、长久依赖公办和公益福利形成的非市场化价格体系、老年人对互联网新经济等概念的天然不适应等,都是创业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综合央视财经、中新社、《新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