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她们培育的西瓜种供不应求

日期:05-08
字号:
版面:第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汤谧(右)在工作中。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武芙萱)7日,记者见到了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总支委员、西甜瓜研究室主任汤谧。最近,她刚刚忙完3月份的春播工作,稍微松了口气。今年,汤谧入选武汉市“最美巾帼奋斗者”。此前,她所在的西甜瓜研究室团队获评市级“巾帼文明岗”。

    今年3月以来,汤谧几乎天天守在试验田里,直到将杂交组合的上百个品种全部播到田里,她说,接下来的阶段仍然很重要,是授粉的关键时期。

    201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设施园艺专业博士毕业的汤谧来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工作,开始从事西瓜甜瓜新品种培育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

    十余年来,她带着团队引进口味独特的风味系列甜瓜品种,经过试种、驯化栽培,在武汉本地种植成功。引进品种果实口感独特,清香可口,为了给新特优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汤谧所在团队开展了风味甜瓜果实发育过程的糖酸代谢通路研究,明晰了甜瓜特有的高糖高酸品质的分子机理。

    每年2月至6月、7月至10月是武汉气候适宜种植和品种选育的两个时间段,需要完成播种和授粉工作。

    要想出成果,科研人员必须长期守在田间地头,亲力亲为完成,实验品种越多,这个任务就越重,“团队成员都晒得黝黑”。尤其在6月到8月,这时是西瓜育种和栽培最关键的时节,也是武汉最热的时候,科研人员往往一待就是一天,一天下来,全身衣服被汗水湿透。

    到了秋天,武汉市的西瓜丰收后,汤谧和同事的脚步依旧忙碌,团队像候鸟一样,会前往海南南繁基地,继续从事育种工作。11月,正是海南的种植季,南繁基地的建立让育种的速度加快了。汤谧介绍,如果每年工作推进顺利,一年可以完成三到四代的育种工作。

    团队成员多数都是女性,汤谧说,大家留在海南工作至少是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除了在武汉、海南的工作,汤谧和同事们还需定期前往江汉平原几个大型西甜瓜产区基地,指导种植户救灾、定植。

    党龄21年的汤谧一直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最敬佩的人就是她的老师——“西瓜院士”吴明珠。吴明珠院士是第一批献身中国边疆园艺事业的女科学家,扎根天山脚下数十载,从事西瓜、甜瓜等瓜类的遗传育种研究,培育出数十个西瓜、哈密瓜优良品种。

    读博期间,汤谧曾在海南跟着老师在田间操作。回忆起吴明珠院士在田间地头穿梭做实验的身影,汤谧说,从老师身上,她感受到的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特有的韧劲及细致。

    育种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田间试验如果碰上温度、雨水等条件出现异常,可能会面临失败,各类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工作进度。而一些室内试验,也常常要重复多次才会有结果。同时,也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适应着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

    今年,在蔡甸育苗中心,武汉市农科院选育的“武农8号”一共培育了14万株苗,仍供不应求,在汤谧看来,“这是多年来积极做品种推广、全心全意服务种植户的收获”。

    在吴明珠院士的鼓励下,汤谧选择了做酸瓜的研究,“我们希望研究出不同风味的西甜瓜,满足需求各异的消费者”。她希望,自己和老师一样,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在田间地头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