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黄鹤楼红墙带火了青龙巷

日期:05-02
字号:
版面:第4版:城事·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青龙巷里聚集了170多家小店。

    记者秦璟 摄

    张宏胜和李淑英的“张记热干面”营业到晚上。

    记者秦璟 摄

    5月1日,黄鹤楼红墙前围满游客。而就在距红墙约50米外的一条小巷,明亮的灯牌、“正宗热干面”“武汉特色文创”的吆喝声,让众多拍完照的游客闻声而往。

    青龙巷,原本只是黄鹤楼脚下一条普通的背街小巷。中华路街道楚材社区党委副书记王珺告诉记者,由于小巷连接司门口地铁口、红墙、户部巷及周边景区,黄鹤楼红墙火了之后,小巷人流剧增,业态迅速发生改变。短短1年里,300米长的小巷就聚集了170多家武汉美食、特色文创等小店。

    5月1日,记者来到青龙巷探访,发现众小店老板不约而同选择在此经营“武汉特色”,活力十足。

    热干面店开到晚上

    赏黄鹤楼夜景还能在此“过早”

    1日晚上7时20分,张宏胜和李淑英夫妻俩还在小店“张记热干面”里忙活着。这家位于青龙巷中段的热干面店正迎来当天的第三拨客流——刚刚打卡了黄鹤楼夜景的游客们。

    “明天早上可能起不来,晚上来尝尝武汉人的‘过早’!”游客王先生说,他和妻子下午到武汉,刚刚在红墙下打卡了夜景黄鹤楼,顺路走到这家热干面小店,打算吃饱喝足后再去黄鹤楼上走一走。

    鸡冠饺、油饼、蛋酒、面窝……张宏胜的店里一共有28种武汉传统早点或美食。早上4时,他们一家就开始掸面条、和面。今年“五一”,小店比平时多备了一半的货。

    李淑英告诉记者,她家的热干面店在青龙巷已经开了26年。以前,青龙巷只是一条少有人经过的背街小巷,小店做的是街坊生意,过了中午就收摊。黄鹤楼红墙火了后,小巷客流剧增。她和张宏胜就决定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这一延长,还真有不少游客晚上来“过早”。

    “我们家口味好,食材新鲜。街坊邻居吃了这么多年,早就认得我们的味道了。外地游客来吃,也是很认可的。”张宏胜笑着说,“当然,要是想吃面窝、鸡冠饺,还是得早上来。一是留到晚上不新鲜不能卖,二是卖得快,晚了也吃不上!”

    记者穿行小巷,看到巷子里20多家早餐店、美食店,大多还在开门营业。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这里的“锅气”始终不停。

    原创文创大排长队

    集“黄鹤楼八块匾”印章带回家

    与张宏胜一家不同,利文和朋友挖鱼(网名)是在红墙火起来不久后,于2023年8月开了“利文与鱼”文创商店。5月1日,小店里来购买原创明信片、盖章集章的客流不断。

    在青龙巷及周边景点销售文创产品的门店并不少见。开店前2个月,利文和挖鱼也被同质化的文创产品困扰,“最少的时候一天销售额才62块钱。这样下去不仅小店生存困难,游客也会对这里失去兴趣。”利文说。

    黄鹤楼就在眼前。冥思苦想中的利文和挖鱼,绕着黄鹤楼走了一圈,一个想法浮现在两人脑海中——黄鹤楼四个面有八块匾,把八块匾做成原创印章,游客通过集章,就能把独一无二的武汉记忆带回去。二人立刻着手设计。

    这一独居武汉特色的原创产品一推出就受到游客青睐。利文和挖鱼随后又连续出品原创日历、原创手绘明信片,记录武汉地标。2024年元旦前后,“利文与鱼”的原创盖章日历得到武汉文旅视频推介,100份日历3天就销售一空。

    “这个‘五一’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能继续给游客带去最独特的武汉记忆。”利文说。

    记者秦璟 通讯员况昕昀 程藜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