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这些新规5月起正式实施

日期:05-01
字号:
版面:第7版:时事·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步入5月,一批新规开始施行,涉及出入境、非银支付、化妆品安全评估等,一起来看看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网络信息传播应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明确,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按规定检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明确了网络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等各个环节均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非银行支付机构迎新规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条例》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支付业务规则,强化风险管理。强化支付账户、备付金和支付指令等管理制度,明确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伪造、变造支付指令。加强用户权益保障。规定支付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原则拟定协议条款,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强用户信息保护,明确信息处理、信息保密和信息共享等有关要求。

    加强用水管理 促进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对节水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管理,并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的用水产品。对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对节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

    《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自5月1日起施行。《措施》明确,化妆品企业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技术指南或者企业自建方法对产品稳定性、防腐体系、包材相容性等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安全评估报告中提交相关测试或者评估结论。

    社会组织名称有统一规定

    《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办法》首次对社会组织名称进行统一规定。《办法》明确,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的,可以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词。社会组织名称中的行(事)业领域不得使用“第一”“最高”“国家级”等具有误导性的文字,但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办法》还对社会组织名称中使用自然人姓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民政部公布《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26条,对《地名管理条例》进行了细化和补充,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为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地名命名更名。二是地名使用。三是地名文化保护。四是监督管理。此外,《办法》对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地名文化遗产、历史地名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

    换补发出入境证件可“全程网办”

    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自5月6日起正式实施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项政策措施。在北京等20个城市试点实行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北京、上海等20个试点城市16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户籍居民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可线上申请;赴港澳商务签注实行“智能速办”“全国通办”;北京、上海六类人才可以申办赴港澳人才签注;持赴港澳商务签注的内地居民,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的停留时间延长至不超过14天;签发赴澳门1年多次“其他”类签注;允许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多次往返琴澳。

    完善器官获取和分配制度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此外,《条例》强化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引导,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工作;完善器官获取和分配制度,实行全流程管理;加强器官移植技术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