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风能一年发“绿电”500万度
日期:04-26
 |
厂区内会“追光”的光伏板支架系统。 记者詹松 摄 |
 |
厂区内工作人员在绿电充电桩旁给车辆充电。 |
 |
厂区内的风能发电系统。 |
武汉晚报讯(记者龚萍)“每周遇到车子快没电,我就赶紧找个厂区大门附近的充电车位。”4月24日,在长江新区中国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厂区工作的王璇告诉记者,这里充电很方便,而且用的是“绿电”,每度0.8元。
王璇口中的充电车位设有两台充电桩,能为4台车同时充电。与很多充电车位不同,这里使用的是武汉铁塔有限公司厂区光伏、风电产生的“绿电”,而且充电桩附近还配备了储能设施,两个长7米、宽3米、高2.5米的长方体预制舱。有了这个储能设备,即便厂区停止供电,充电桩也还有一定量的电能——有光伏、有风电、能储能又能充电,这就是我市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源网荷储是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
24日,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了园区内整齐分布在生产车间、办公楼、食堂顶部及展示区的光伏板。“总量大约有9000多块,单块面积2.4平方米。”武汉铁塔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程泽介绍,有了这些光伏板,白天有光照就能发电,阴天或者清晨傍晚时也能低功率发电。有趣的是,这里的部分光伏板还能够“追光”,跟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自动获取更大的能量,最大的翻转幅度达±60度。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固定光伏板的柔性支架只用两侧固定,中间还留有大约4米高的空间可以利用,“种菜、养鱼不在话下,在气温高的沙漠地区,还能种草放牧”。
除了光伏,园区内还有与传统“大风车”不一样的风力发电系统。两台风力发电机位于厂区主办公楼和食堂之间的空地上,高度13米,“风叶”是垂直的,并且形成环状。当天虽然风力不大,但发电机仍在转动。“这叫垂直轴微型风机,不需要对着风口就能使用,2级的轻风就转动,适合园区使用。”程泽说,“两台风机每年就可以产生2万度‘绿电’。”
据测算,该厂区一年大约能产生500万度电,生产、办公以及充电桩等都使用自产“绿电”,富余的35%左右的电供给国网。
武汉铁塔公司项目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投资,中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建。目前,厂区还在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屋顶也将加建光伏板。相关负责人称,自产自用的电成本比直接向供电部门购买划算。
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逐步成为能源供给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园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已经有大规模应用,较容易落地推广。
来自国网湖北电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发电负荷六次创新高,有五次新能源发电负荷占比超过了50%,其中最高的一次,新能源发电已占到全省当时用电负荷的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