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新华社发 |
昨天上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李聪和李广苏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观看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和记者见面会。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八号船箭组合体产品质量受控,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飞行乘组】
3位航天员均为“80后”
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按照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飞行任务】
将驻留6个月试验太空养鱼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
本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并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进行空间搭载试验。
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期间,神十八乘组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并开展舱外巡检。
【第四批航天员】
选拔即将完成,实现国人登月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林西强这样表示。
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试验。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
“相比空间站任务,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和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进舱,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林西强说,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后续我们将统筹抓好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任务目标。
“目前,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林西强表示,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神十七乘组】
计划于4月30日返回
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本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神十七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充实,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将按计划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林西强说,前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部分供电能力损失。我国迅即组织制定了出舱维修方案,研制并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通过神十七乘组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消除了撞击对核心舱太阳翼的影响,“充分发挥了人在太空的作用,表明有人照料航天器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轨非预期问题”。
【乘组简历】
昨天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54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昨天上午11时,3名航天员在这块中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指令长 叶光富
再上太空就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昨天,叶光富表示:“对我来说,再上太空就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两年多里,我除了要尽快完成各项康复训练外,更重要的是以归零的身心状态,重新投入到各项训练之中。当前,空间站三舱三船的状态对我来说是全新构型,其任务数量、复杂程度、操作难度明显提升。作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队友出征太空,如何加强任务管理、天地协作、乘组融合等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航天员 李聪
一个动作和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意思
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昨天,李聪表示:“我们神十八3名航天员都有个共同的使命,就是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每次训练完,指令长都会带领我们进行复盘讨论。现在对方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够明白要表达的意思。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相信,在指令长带领下,在我们乘组的紧密团结下,在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探寻更多奥秘!”
航天员 李广苏
期待7.9公里每秒的速度与激情
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学士学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李广苏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当中的新面孔,也是第三批18位航天员里唯一的文科生。昨天,李广苏说道,“天上的事是天大的事”,“我更期待7.9公里每秒的速度与激情,渴望感受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但是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一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山河,找一找一路走来养育、培养过我的地方,也想替我可爱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会不会眨眼。”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