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武大中南医院用“小切片”护佑“大健康”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第10版:城事·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大中南医院病理科主任田素芳正在进行远程会诊。通讯员龚勇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翼飞 刘阿龙)“幸亏中南医院的病理专家通过远程诊断帮我精准锁定了病因,我一辈子都感谢他们!”4月16日,接受完肿瘤切除手术的李秀娥(化名)顺利出院。来自湖北黄梅的她今年48岁,不久前因肿物脱出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良性平滑肌瘤。考虑到阴道壁平滑肌瘤少见,当地医院出于谨慎,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病理会诊平台寻求帮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专家仔细观察了细胞形态并指导当地医院加做免疫组化,最终诊断李秀娥患上的是胃肠道外胃肠间质瘤,并且具有恶变的可能。

    “基层医疗机构因接触的病例有限,诊断经验不足,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武大中南医院病理科主任田素芳表示,在与基层病理科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基层医生有迫切提升病理诊断准确率的需求,2021年武大中南医院病理科在省内率先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为基层提供切片扫描设备,用于病理切片数字化传输,实现远程会诊,将帮扶落到实处。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注册在案的病理医师数量约1.9万人,病理医师缺口约为11.3万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党支部书记陈琼荣表示,建设数智病理服务体系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准确率,更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中南医院和我们县医院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很多疑难病例的患者再也不用往返奔波,看病更省时、省力、省钱。”罗田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刘超(化名)欣慰地表示。

    “数智病理建设,我们医院起步比较早。为了服务好患者,早在8年前科室就引进了第一台扫描仪。现如今,我们团队已经实现了标本全流程可视化、信息化及数字化。”田素芳主任站在科室两台大型扫描仪前介绍,这两台扫描仪一次性可以装载770张切片,服务器存储容量高达800T。

    与存储容量相比,病理检测需求增长更快。“目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病理检测需求,繁琐重复的录入、扫描、诊断等工作,耗费病理医生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技师刘欢向记者表示,一般一项病理检测需3—5天,如遇上较为疑难的疾病,加做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诊断时间则长达7—10天,费用也相应增加、患者通常希望能更快更早更精准、费用更低地得到诊断结果,数智化病理建设以及AI辅助诊断也逐步成为未来病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教授李志强对此感同身受。他指出,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胶质瘤,分子分型和标志物对于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但因为检测成本较高,且不同实验室、观察者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其临床应用明显受限。随着数智病理的普及和深度学习算法、算力的更新迭代,让李志强看到了突破口。“依托医院高通量数字扫描设备、高水准运算能力服务器,以及具有完整功能的数字化病理库,我们医院在AI技术辅助胶质瘤精准病理诊断方面已发表近10篇论文,并成功申请了国家级项目,这些成果的转化也是新质生产力在临床医学中的具体体现。”李志强信心满满地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用‘小切片’护佑‘大健康’,以‘小切口’守护‘大民生’。”田素芳表示,将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医院核心治病能力提升一体推进,中南医院未来将更有能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