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孩将家里墙面美化成了装饰板。 记者冷靖华 摄 |
 |
每逢周末,运动健身区最受年轻人欢迎。 记者冷靖华 摄 |
武汉晚报讯(记者冷靖华)4月16日,襄阳女孩柴霜奇下班回家。从单位到住处只用走路10分钟,她一边盘算着回家做些什么菜就已到家了。
柴霜奇的房间一看就是女孩住的,进门的厨房区货架上摆放着各类食材和器具,洗手台与厨房用一盆绿植巧妙地分隔开,沙发与可移动书桌之间还铺着一张大大的地毯,“我准备再配一个投影机,躺在地上或沙发上看电影”。
毕业后,柴霜奇一直住在这里,位于青山区园林路的由万科泊寓武汉公司运营的名叫“艺城|泊寓·滨江店”的长租公寓。
“长租公寓”又被称为“青年公寓”。在武汉,已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有477家,全市市场化租赁企业持有房源约26万套(间)。长租公寓是近年来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一种住房租赁模式。艺城|泊寓·滨江店有房源700套,本月底最后200套面市,预定的人数已经高达400多人。
店长李佳奇每天看着不同面庞的年轻人进进出出。他说公寓很受年轻人欢迎,特别是这里的公共区域,有影音区、健身区、洽谈区、娱乐区、阅读区和休闲露台区。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小伙伴。”“00后”男生王啟军就是公共区域的常客。他喜欢周末时大家群里相邀到公共区域聚会,一起玩剧本杀或者露营。
柴霜奇更喜欢独处,她是一名茶艺师,当初选中这里,主要看中房间的细节。公寓的细节考虑得很周到,不仅在楼上楼下设计了两个衣柜,可放置不同季节的衣服,还专门在墙上预留了洞洞板和毛毡板,给年轻人随机发挥。
房间墙上的洞洞板已经挂满照片,变成了“照片墙”;而毛毡板更是被插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首饰,耳环、项链、发夹……柴霜奇摆弄着家里的小装饰:“虽然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我想让生活过得像诗一样。”
“90后”博士姚知健大学毕业后曾到深圳打拼了好几年,去年回到了离老家更近的武汉。“我租过私人的房子,没有公区环境,也没有智能化配套,更不用说规范的管理和社群活动了,住这里感觉不错。”现在,姚知健在光谷一家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新企业工作,每天开车走二环高架穿雄楚高架,不堵车30分钟就到了。
姚知健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一到周末,他就会和朋友约着去江滩公园散步。门口就有地铁,去哪里都比较方便。每月不超过1600元的租金对他来说,压力并不大。“武汉是个特别有烟火气、包容的城市,这里的人才政策很不错。”
泊寓滨江店店长李佳奇介绍,为了满足年轻人的交友需求,公寓每个月会定期在公共区域开展主题活动,如火锅节、包饺子、剪纸、写对联、DIY风筝等,这些活动很受年轻人欢迎。
目前,艺城|泊寓·滨江店正计划申请获批为“保租房”和“人才公寓”项目。“等到项目申请成功,对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博士生等留汉人才来说,会有更大幅度的优惠。”万科泊寓武汉公司负责人张凝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