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元阳梯田 |
 |
广西龙脊梯田 |
 |
湖南张家界空中梯田 |
 |
湖南紫鹊界梯田 |
山区山高坡陡,平面良田有限,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老祖宗们不得不“改造自然”来解决耕种问题,于是,一面面山坡地被开造出层层叠叠的梯田。
梯田,成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见证和丰碑,如今,它们不但是解决吃饭问题的方式,更成为气势磅礴的大地景观。
友情提示:看南方梯田,现在可以规划行程了,春季到初夏是梯田灌水的季节,这时最出片哟!
云南元阳梯田 一坡最多3000层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中又以元阳县的梯田最为壮观,这里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梯田有四绝:一绝面积大,二绝地势陡,三绝级数多,四绝海拔高。
元阳梯田一年四季皆有其美。夏天,这里到处青葱稻浪;秋天,随着作物的丰收,山野变为金黄色。不过,这里最美的季节是冬天,站在高处俯瞰,注水后的梯田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在云雾缭绕下,水波荡漾。
梯田不仅是哈尼人的衣食父母,更是他们的精神源泉之所在。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45处世界遗产。
贵州加榜梯田 灌水时是这里最美的时节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境内,地处月亮山腹地。
绵延十几公里的梯田在半山腰横亘着,一眼望不到头。每年4~5月,正式的农耕开始前,放满水的梯田在夕阳的反射下像一条条银线,弯曲盘绕在山麓上。
虽然苗族是山地民族,但以耕作为生,因此在苗族聚居的大山里时不时就能看到片片梯田,其中以加榜梯田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而且线条优美。还有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它们与梯田交相辉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这里,稻米并非村民们在梯田中的唯一收获,田里还藏着其他秘密——田里同时养鲤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广西龙脊梯田 被称为“世界梯田原乡”
龙脊梯田位于桂林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龙脊山。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
面积庞大的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从溪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顺着山坡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将整座山峦变成了规模宏大的艺术画卷。
这里的景色随季节更替而变幻无穷:春日,灌满水的层层梯田映衬天光;夏日,绿油油的禾苗翻卷出道道绿波;秋日,漫山铺金的层层梯田如级级金阶;冬日,洁白的雪花将梯田和山寨嵌进静谧的童话世界。
福建尤溪梯田 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
尤溪县位于福建中部,是福建的一个山区大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与沙县、闽清等地毗邻。
这里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天梯直上云端,让人感觉只要拾级而上,就可以登上蓝天。待站在山腰,放眼望去,那些点缀于梯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和劳作的人群,像极了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
湖南紫鹊界梯田 能够做到自流灌溉的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的雪峰山区,最早开垦于秦汉时期,是当地重要的粮仓。
紫鹊界梯田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坡度为25~40度之间的山坡上。梯田沿山坡层层叠叠展开,气势恢宏。
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浪翻腾,隆冬漫山瑞雪。梯田长如带、弯如月,与森林、民居等交错,形成四季各异的景观。
甘肃定西梯田 黄土高原上的旱作梯田
甘肃定西,地处偏远的西北,没想到吧,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的梯田。从上世纪70年代,定西就开始修建梯田。如今,适宜耕作的区域基本都已梯田化。
虽然比南方的梯田少了一分灵动清秀,黄土高原的梯田却更多了几分苍凉大气和壮阔雄浑。
站在山端俯瞰定西梯田,眼前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仿佛一幅粗犷的画卷。
除了梯田美景外,定西还通过种植作物差异化、花期错位化等措施,让每块梯田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颜色,看上去整个梯田如一幅天然的调色板,美不胜收。
湖南张家界空中梯田 最惊险刺激的梯田
在湖南张家界有一块面积约3公顷的梯田,堪称世界最险的梯田,被称为“空中田园”。
这座空中梯田位于张家界天子山库左侧2000米的土家寨旁、老屋场小景区的中间台地,与袁家界隔谷相望。这一小块台地伸出不远处,便突然下切为深不见底的陡崖险谷,将台地悬于半空。
这个山顶本不平坦,是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在此辛勤耕耘,才开垦出这独特的山顶梯田。这块梯田让几代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可谓土家人的“母亲田”。
如今,这处当年为了果腹一点点挖出来的梯田,成了张家界独特的绝世景观,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与劳动人民开拓精神相结合的魅力。据中国国家地理
梯田——天人合一的大地景观
在中国,梯田的耕种历史悠久。在今四川彭水县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墓中,发现了陶田图。陶田里丘丘相接,好像鱼鳞,专家们认为那就是梯田了。
如今,在中国存在着两种梯田:一类是依托温度高、降水较多等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劳动人民长期的努力下形成的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
另一类是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等恶劣的环境下,靠人力和机器在近几十年新修的梯田,如甘肃等地的梯田。
梯田,不仅解决了可耕地面积少的问题,还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如今,梯田还成了壮美雄奇的大地景观,吸引着众多旅行者前往探访、流连,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