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江豚频繁“打卡”为何市民难遇见

日期:04-09
字号:
版面:第7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汉江豚出没点手绘图。江豚工作室绘制

    “长江江豚在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声呐监测率在长江禁渔期间明显增加。”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宁波大学联合发表了江豚在武汉城区江段的活动规律,首度揭秘长江江豚频繁“打卡”,为何市民难遇见。    

    据了解,该研究已在英国生态学会主办的《生态学与进化》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题目是《长江江豚在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声呐监测率在长江禁渔期间明显增加》。科研人员基于江豚发声的特异性,通过监测江豚的声呐信号研究江豚在城区江段的活动规律。运用长期监测数据和图表,说明了2020年至2022年江豚在城区江段活动的情况。

    600余天的数据表明

    江豚到城区江段吃完鱼就走

    2020年,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长江二桥和二七长江大桥之间的水域设置了1个水下声学监测点,启动了江豚声呐监测工作,至2022年连续获得了603天的有效声学监测数据。

    在监测期间,有43%的天数监测到了江豚的声呐信号,其中与进食相关的信号占所有江豚声呐信号的55%。数据分析表明,江豚经常光顾城区江段,尤其是在夜间和黄昏时段,在冬季会更加频繁,江豚到访主要是捕食,吃完就走,鲜少在城区江段停留。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推进,江豚的饵料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江豚频繁到城区江段吃鱼,但江豚尚未较长时间在城区江段停留,所以市民目前尚难有更多的机会在城区江边看到江豚出没。

    科研人员希望在长江武汉60公里江段每5公里设置1个水下声学监测点,通过持续科学监测,绘制江豚的分布图,为武汉江段江豚的保护和保育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策略。

    落实保护措施

    江豚有望在城区江段停留

    为什么江豚不长期停留在城区江段呢?

    科研人员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在没有船舶交通的时间段,江豚的声呐监测率显著高于有船舶通行的时间段。这表明,长江十年禁渔虽然解决了江豚“吃鱼难”的问题,但江豚的“安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江豚完全依赖声呐和声通讯生存,对船舶水下噪声非常敏感和害怕。在长江中下游,船舶高速螺旋桨打死打伤江豚的案例偶有发生,这是江豚的发声和听力受水下强噪声严重干扰所致。

    有效的航运管理,实时监测和控制水下噪声强度,才能较好地保障江豚正常活动。

    研究表明,当航行船舶速度小于10km/h时,产生的水下噪声对江豚的影响较小,科研人员建议按照《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征求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水运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水文、航道以及航行状况,在江豚可能通过的城区江段开通通行船舶航行限速试点,包括设限船型、设限时间,以及最高航速等,以此缓解船舶航运以及水下噪声对江豚的生存压力,吸引更多江豚到访城区江段并停留更长时间,让市民有更多的机会在江边看到江豚。

    记者高宝燕 通讯员邓晓君 韩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