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7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4月4日至6日(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74038.6万人次,日均24679.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出游人数同比涨幅较大,赏花游、踏青游、采茶游、美食游等成为热点。
国家移民管理局7日发布统计,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口岸通关安全高效顺畅,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518.9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7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9.6%。其中,港澳台居民出入境226.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9%;内地居民出入境242.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1.7%;外国人出入境5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3.2%。
文化和旅游部6日公布数据显示,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国内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赏花旅游加上民俗文化,成为今年清明假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注重挖掘清明节民俗文化,结合当地特色,丰富人们的节日活动。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从历年清明节来看,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力。今年3月以来,全国“赏花经济”“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春日”+“假日”促消费的叠加效应,在这个清明假期更加凸显。
菊花盛、青团旺、风筝俏、旅游热……今年清明小长假,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的态势,并在传统消费领域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元化的消费热点。穿着汉服在春风里裙角飞扬,跑一场“热辣滚烫”的马拉松,在试驾新车里赏春光……新消费场景,丰富了人们的假日生活,也成为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