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女士和冯先生母子二人。 |
武汉晚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吕惠 宋蒙)母子二人同患扩张性心肌病,都因终末期心衰不得不面临“换心”。两年前,儿子接受心脏移植手术重获新生;近日,母亲成功植入一颗人工心,恢复情况良好。3月31日,母子俩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感谢医护人员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
33岁的小冯来自湖南娄底,十多年前因频繁胸闷气短、腹胀难受被诊断患有扩张性心肌病。小冯的母亲韩女士当时也接受了相关检查,发现同样患有此病,症状较轻。
一心救子的韩女士这几年陪同儿子四处奔波求医,可小冯的病情逐步发展到心衰终末期。2021年10月,一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求诊。在登记心脏移植名单8个月后,小冯终于等来适配的“救命心”,于2022年7月2日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
不幸的是,韩女士今年2月病情急剧加重,心疼不已的小冯赶紧联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脏严重扩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反流,还伴有房颤、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严重衰竭的韩女士生命岌岌可危,到了必须“换心”的地步。然而,当前心脏供体极度缺乏,要等到一个合适的供源非常难。“韩女士的情况比较危急,药物治疗已不起作用,必须尽快手术,目前植入人工心脏是最适合她的。”该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说。
3月17日,华正东主任带领团队为韩女士实施手术,历时5个小时,随着人工心脏启动运行,韩女士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手术获得成功。恢复迅速的她目前已转到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中。
心脏移植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自身衰竭的心脏,同时将健康的供体心脏植入到患者胸腔,适用于各种内外科手术治疗均无效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据了解,全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心衰患者等待心脏移植,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接受手术的不足1000例。
华正东介绍,武汉地区每年有数千名患者亟需心脏移植,能够手术的患者仅100多例,很多人没有等到供体遗憾离世,人工心脏植入无疑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冯先生和韩女士,母子两代人,一个心脏移植,一个植入人工心,两种不同的心衰终末期治疗方式,取得的良好效果是相同的。”华正东介绍,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3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可以用于各个年龄段,术后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后续维护费用比较少,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只是多了一个装电池的“背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