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绘制的家谱。 通讯员陈俊平 摄 |
武汉晚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俊平)学习姓氏文化,手绘家族图谱,记录亲族长辈故事……4月3日,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开展清明节“寻根问祖”活动。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姓氏文化,探究中国姓氏的演变历程;访问长辈,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亲自手绘家谱,分享家族故事。
“你想知道姓氏的来历吗?你想知道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复姓为什么听起来那么‘高大上’吗?”709班班主任杨婉莹老师以“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名字”的由来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家谱文化。
“原来姓氏背后竟有这么多的故事,看来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名字的前缀,更是一种连接家族情感的纽带。”孩子们纷纷表示,这堂课让他们收获满满,课后他们还要再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姓氏背后的秘密。杨婉莹表示,她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姓氏文化的魅力,体验姓氏文化的厚重,使传统文化自信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深处。
学校团委袁欣老师给学生布置了“绘家谱,寻家根”的作业,学生们精心设计、绘制家谱,体现家族四代、五代甚至更为久远的传承。更有同学的作品中展示了家风家训,寄托了当前家族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的一种教诲和准则。
“家谱记录着家族的发展,用自己的双手书写家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拉近了我和亲人之间的情感。”907班王梓堃与堂姐一起绘制家谱,堂姐绘制亲人头像,他标注家族亲人的姓名、关系,还记录了一些关于亲族长辈们的小故事:“在我眼中德高望重的爷爷,曾经是跳舞高手,是村里大名鼎鼎的领舞者。”“奶奶第一次做蒸鱼,端上桌的鱼还带着完整的鱼鳞。”“嘴馋的叔叔小时候误把辣椒当糖果吃,辣得眼泪直流,成了家族聚会上的经典笑料。”
尹甜然也分享了她的家族故事:“我的父亲在他三岁那年便失去了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唯一的依靠便是我的奶奶。奶奶年轻时曾在学校的校办工厂工作,后来工厂停工了。那时市面上流行用机器编织毛衣,奶奶拿出积蓄买了一台编织机,开始翻书自学,虽然起步很艰难,但是坚强的女人不会被生活打败。她不断提升自己,把困难当作挑战,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织越熟练,卖掉了一件又一件五彩斑斓的毛衣,养活了一家人。”
704班刘意扬说:“虽然我制作的家谱内容不够丰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家谱,但在这次寻根活动中,我听到了许多有关家史的故事,看到了自家的老照片,梳理了家族人物的关系,也感受到了‘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的家风。”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一脉相承。”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万海学表示,开展清明节“寻根问祖”活动,让学生学习姓氏文化、手绘家谱、记录亲族故事的过程,既是对家族成员的一次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家族的优良传统及精神内核,将促使学生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共情、感恩的教育引导,将对学生的理想和学习动机起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