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苑社区请来“身边人”劝退乱停者
日期:03-27
 |
志愿者宋士兰(图中间红衣女士)正在介绍自己的电动车管理经验。 |
 |
电动车棚内加装了自动灭火球。 通讯员胡睿 摄 |
电动车进楼栋安全隐患大,劝退不易,是社区管理难题。3月26日,记者从武汉市青山区获悉,该区青翠苑社区请小区志愿者介入,通过“身边人”劝说,交心谈心,帮助停车人消除后顾之忧,将问题化解,受到上下一致认可,其经验将在全区推广。
抽查128个门栋
未见一辆电动车停放
26日当天,记者到青翠苑社区探访看到,紧邻大门的一个充电车棚内,整齐地停放着三四十辆电动车,车棚的铁架上装有灭火器,顶端装有6个自动灭火球,每隔两米一个。在青翠苑社区,共有25个这样的车棚。“自动灭火球是专为停放电动车安装的,一旦出现火情,可以自动喷洒干粉灭火,在这里停车尽管放心。”一位前来停车的车主介绍。
记者随机走访了社区的几个楼栋,看到一楼楼梯间的空地上均拉有一条红绳。楼栋居民说,这是社区和志愿者为禁止在此地停放电动车拉起的警戒线。
在社区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社区书记倪萍。她介绍,青翠苑社区位于青山区钢花村街道,是一个城乡接合的老旧小区,小区有35栋楼、128个门栋,常住居民6000多人,小区日常停放的电动车约1100多辆。“老旧社区没有电梯,车辆不能入户,有人为了图方便就把电动车停到一楼的楼道内,留下安全隐患。社区想过很多种办法进行管理,因乱停车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定,效果并不理想。
乱停一次
身边就会有人上门劝一次
2024年初,武汉市展开了禁止电动车进楼栋专项整治活动。为了解决难题,社区决定发动小区志愿队共同参与治理。志愿队有上百人,由社区党员、退休老人组成,分布在各楼栋,对居民的想法更知根知底,参与社区管理更容易被接受。
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在各楼栋的一楼空地拉上红绳设置警戒线,或者停放自行车把空地先占着,让乱停者慢慢改变在楼栋乱停电动车的习惯。
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按照规定去做,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对128个门栋分片负责,逐一上门劝说乱停电动车的人。
今年72岁的宋士兰是负责2号院的志愿者,因为热心快肠、爱管“闲事”,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喊她宋师傅。
3月初,她负责的楼栋有户居民三番五次把电动车停在楼道。“大家住在一个楼栋,一辆车起火,大家都要受害,这不是哪一家的事,它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只要看到了,宋士兰就会上门一遍一遍劝说,几次下来,那户居民驳不过面子,再也不把电动车停进楼道了。
向车主征求意见
消除后顾之忧
问题出现了,肯定有原因,找到症结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专项整治中,青翠苑社区主动向电动车主收集意见。有车主表示,他们不愿意把电动车停在车棚里的原因是怕车子都放在一起,万一有一辆失火,就把所有的车子都烧了。
这话,社区书记倪萍听进去了。为了打消电动车主的顾虑,进一步减少电动车进楼道的现象,今年3月,在钢花村街道、兴城物业公司的支持下,青翠苑社区率先在25个电动车充电棚内全部加装了自动灭火球。“当车棚内温度达到65℃以上,灭火球就会自动爆炸,在周围3平方米的范围内喷洒干粉,快速灭火。”据兴城物业公司汪爱丽介绍,加上此前配备的灭火器装置,现在车棚实现了“自动+人工”灭火的消防双保险。
思想工作做通了,后顾之忧消除了,青翠苑社区电动车进楼栋的现象基本见不到了,社区的做法受到上下一致认可。因为解决电动车进楼栋问题彻底,3月21日,钢花村街道、区消防救援大队、物业公司共同为该社区典型——宋士兰所管理的97门栋挂上了“电动车管理优秀门栋”的红旗。
据了解,青山区将以青翠苑社区为典型,将治理经验陆续推广到辖区其他社区。下一步,该社区还将在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在电动车棚内加装简易喷淋系统、烟感报警器等装置,使电动车管理更加高效。
记者石丽青 通讯员胡睿 戴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