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6日,歌笛桥回归原位。记者刘斌 摄 |
去年11月,为了给国内在建最长地铁环线12号线建设腾出空间,位于楚河汉街的歌笛桥整体平移103米。3月26日,桥梁回归原位。这座重达3733吨的桥是如何实现整体平移再重归原位的?记者现场采访揭秘。
超3000吨重桥要整体平移
26日上午10时,记者现场看到,歌笛桥稳稳嵌入原来的位置,实现精准合龙。过完一个冬天,歌笛桥回到了原位。
提起歌笛桥,很多人没有印象,但如果说楚河汉街上那座拉索桥,不少人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座外形酷似“弹弓”的桥。
歌笛桥连接楚汉路与沙湖大道,全长约77米,桥面宽约40米。去年11月,为了给地铁施工让道,它整体向公正路方向平移了103米。
“从12号线秦园路站出发的两台盾构机正在向公正路站掘进,歌笛桥正好是盾构机必经之路,成了‘拦路虎’。”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曾云解释,虽然影响地铁施工,但这座桥造型独特、很漂亮,不想有所损伤,所以经攻关小组反复研讨,决定对其整体平移。
16只“脚”又抬又推
歌笛桥地处楚河汉街繁华商圈,人流量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窄。这座桥重达3733吨,相当于2500辆小轿车的重量,如何做到整体移动?施工单位中铁四局该项目总工程师姚超说:“两步走:先抬,再推。”
此次采取的工艺是“步履式同步顶推”。通俗理解,就是先把桥原来的“脚”拆了,安上可移动的“新脚”,“新脚”把桥整体抬高,然后“齐步走”,带着桥身移位。这样的“新脚”,歌笛桥底部共设置了16个。
“新脚”虽多,走起路来也挺费力。短短百米距离,歌笛桥被顶推装置推着“走了”340多步,每一步只移动30厘米,推过去耗时12天,回来又用了12天。
“精确到厘米的走位,是通过自动数据采集和可视化监控系统共同作用实现的。”姚超说,很成功,歌笛桥零误差回落至设计位置。
歌笛桥归位后,接下来将进行桥面铺装、划线,为下一步恢复通车做准备。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 张传浩 沈嘉鹏 实习生王菀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