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梦工场”让年轻人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日期:03-26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4岁的武汉视航衍艺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京正在制作视频。

    记者栾嘉雯 摄

    21岁的万雨菲正在介绍自己带领设计师团队完成的文创项目。

    记者栾嘉雯 摄

    走进“梦工场”的每个房间,热烈讨论的氛围都会扑面而来。

    “目前‘梦工场’在孵企业已突破百家。园区依托9大梦工场为创新创业实践载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训素材,帮助学生顺利走出创业第一步。”武汉理工大学孵化器运营总监周方说,和每年毕业季一样,“梦工场”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能从这里走出去,到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发展。

    “很多个小伙伴跟着我在干,我要想办法坚持”

    下午2时,24岁的武汉视航衍艺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京正在数位板上旋转着一艘轮船的3D模型。她说:“我昨天差点又崩溃了,幸亏自己调节能力特好,立马恢复状态了。”刘京是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研二学生,穿着一身西装的她脸上画着淡妆,看起来青春洋溢。

    在制作邮轮游艇专业技术解读视频时,刘京已经记不清自己和团队小伙伴们争论过多少次。因为上课时间不固定,这些“头脑风暴”通常都在线上开展。负责跑市场的她,几个月里去了数十场活动,QQ里加了千名“潜在客户”。

    研一期间,刘京和室友一拍即合创办了属于两人的工作室,专门从事邮轮游艇科研绘图、技术视频制作等设计工作。公司初始团队有10多位正式以及兼职的员工,以“00后”为主,都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在读学生。“在这里我几乎只用投入人力成本,办公室周边都是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交流起来也很轻松,能给我新的灵感。”刘京说,公司的目标也是做出精品技术视频,近一个月公司接了5笔订单,总额接近4万元。

    把想法变成商品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人员流动、人脉圈子小等问题也是刘京目前的苦恼所在。创业路上,“崩溃”时常发生,但刘京不想放弃,“很多小伙伴跟着我在干,我要想办法坚持,因为决定创业去掌握自己人生的这件事真的很酷”。

    “充实更让我满足,我享受这种在奔跑的感觉”

    照片里,一盏清代的瓷杯上花纹如百花盛开。展台上,以该文物为原型的各类文创周边,则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21岁的万雨菲正在做的,就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大学期间我就闲不下来,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一直想找个实践机会。”去年9月,攻读信息交互专业方向的万雨菲在梦工场应聘到了武汉理工大学“90后”博士刘志哲创办的合润达源(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主要负责公司文创、陶瓷产品项目对接落地工作。

    近段时间,万雨菲一边上课,一边参与公司项目,经常随身携带手机、电脑的她,已不自觉进入了“全天在线”状态,有时候忙起来,在办公室一待就待到深夜。

    今年初,刘志哲就让仅上岗3个月的万雨菲带着一个3人设计师团队开始接项目。“当初我也是靠着前辈给予的宝贵机会开拓了市场,现在传承下来,也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刘志哲说,万雨菲在刚接到任务时和许多新人一样,也是头脑一片空白,但她仅花了一上午就理清了所有逻辑,又干劲十足地出发了,“很像我创业初期的状态”。

    万雨菲的微信签名是:一定能成!Work super hard。“充实更让我满足,我享受这种在奔跑的感觉。”万雨菲说。

    大学生创业之路风浪不小,记者发现,年轻的团队成员们往往支撑着彼此,结伴前行。

    25岁的创业青年郭勇壮是体育学院网球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之前,我想发展体育类VR游戏业务,很遗憾没做成。”郭勇壮告诉记者,这盆“冷水”没浇灭自己的创业热情,年轻有的是试错机会,现在他和计算机学院、机电学院等多名同学一起研发制造出了定制款发球机,“普通发球机造价高,我们准备以共享的形式推向市场,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记者栾嘉雯 实习生梁春 通讯员赵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