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温室带“龙”植物奇趣多

日期:03-22
字号:
版面:第14版:特稿       上一篇    下一篇

    开花的喷火龙。

    来自非洲的龙血树。

    龙舌兰的花,一生只开一次。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东西方带“龙”的植物,相遇于国家植物园、世界花卉大观园等地的温室时,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卷?

    树干流“血”得名龙血树

    世界范围内有多少种带“龙”的植物?当我把这个问题给到国家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林秦文博士时,他很快发过来一份表格。打开表格,一种眩晕感迎面而来:仅是带“龙”的植物,就有1700种。一个个名字看过去,我便花去了十多分钟。

    林秦文的电脑里有一个“宝库”,存储着上百万张他拍摄的植物照片,带“龙”植物的照片不在少数。在微信里,他一边向我讲述植物的特征,一边如同魔术师般,随手就发来对应的照片,不时还略带歉意:“有些没拍好。”

    在他的讲述下,蕨类的水龙骨,兰科的小龙兰,中国本土特有的龙竹,防己科的古山龙、风龙,柳叶菜科的水龙、草龙以及有着霸气名字的中国本土植物飞龙掌血……一条条“龙”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大脑,刷新着我对这些植物的认知,我也不断惊叹于它们的多姿多彩。

    当然,这1700种植物遍布世界各地,能够在北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不久前,我在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做过粗略的统计,游客能看到的,有十五六种带“龙”的植物。结合这些能看到的带“龙”植物,林秦文博士娓娓道来。

    在“四季花厅”,除了多彩的鲜花,仔细寻觅会发现两种带“龙”的植物:柬埔寨龙血树和龙血树,它们同属于植物界中非常独特的龙血树属。

    龙血树分布区域比较广,非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有。龙血树一共有100多个不同的种类,我国海南有柬埔寨龙血树、剑叶龙血树等。

    龙血树的树皮被切开时,树干内部会分泌出一种红色树脂,与动物的血液比较相似。因此古人将其看作龙的血液,于是得名龙血树。

    旧时,用龙血树的红色树脂制成的“血竭”,是活血、补血的绝佳药材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称为“活血之圣药”。

    多肉植物带“龙”多

    漫步于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走进多肉植物室,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里营造的是热带荒漠的环境,在这里,我找到了大量的“龙”:大戟属的龙骨,龙树科的马达加斯加龙、苍炎龙、亚龙木、弯曲龙(弯曲龙属)以及龙舌兰属的多种植物。

    多肉是指茎、叶或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如今多肉植物多达一万余种,在分类上隶属100余科。龙树科就是多肉类植物。

    林秦文介绍,龙树科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有种。马达加斯加南北走向的山脉,将整座岛屿“一分为二”,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湿润多雨,而西北部则为干旱少雨的气候,龙树科就生活在西北部半荒漠的环境中。

    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里,苍炎龙、马达加斯加龙以及亚龙木三种植物生活在一起,它们的共同之处比较明显:茎不粗大,但纤细悠长,其四周遍布尖刺,绿色叶片生长于这些尖刺之间。细细对比会发现,它们在茎的长短粗细、叶片的形状以及疏密程度上有区别。

    尽管龙树科植物长满刺,但有一种狐猴仍然可以在上面自由地跳来跳去。

    林秦文说,龙树科的植物生命力顽强,比较皮实,在原产地长得很高,遗憾温室空间所限,它们长得并不大。

    在多肉植物室还有一种名为“龙骨”的植物,为大戟属植物。乍一看像一株仙人掌,它的茎干直挺,有的茎分成三棱,有的分成四棱,茎上又有若干直立向上的分枝。

    林秦文说,大戟属是一个非常大的分类,包含有一千多种植物。它们大多生活在南非和东非。因其茎粗厚、肉质,也被归为多肉植物。

    介绍完这些之后,他向我展示了一张大戟属的另一种植物——喷火龙开花时的照片:在一个不大的花轴上紧密地开出了十来朵小花,每朵花像一个小铃铛,顶端有黄色的花蕊,当十来朵花汇集在一起,远看的确如同一团喷出的火焰,极具动感。

    龙舌兰一生只开一次花

    要论开花,带“龙”植物中,龙舌兰的花尤为值得一提。

    现如今,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内种植着龙舌兰、白缘龙舌兰、白中斑龙舌兰、金边礼美龙舌兰等十多种龙舌兰。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的园长石文芳介绍,龙舌兰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大型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的干旱沙漠(主要为墨西哥和美国),具有肥厚多汁的簇生叶,宛若利剑一般向四周辐射,沙漠中的龙舌兰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草怪。

    如果近期到花卉大观园,还能看到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一棵金边龙舌兰正傲然绽放着花朵。花朵颜色并不鲜艳,但形态颇为独特:粗壮的花莛从莲座状叶的中心长出,高达3米左右,花莛上生出许多侧枝,在侧枝上,黄绿色的花从下至上依次盛开。远望过去,非常壮观。

    起初并不在意,石园长的一番话,让这份美景陡然生出几分伤感——“龙舌兰一生只开一次花!”

    这句话如同惊雷,令我久久不能言语。我狠狠地看了几眼,只希望在心底永远记住眼前的美景。石园长补充道,繁花过后,龙舌兰会耗尽储蓄的糖分,最后母株死亡。但并不意味着生命会消失,“花序部位会长出小小的珠芽,或是在植株根部萌蘖出幼苗,它们在脱离母体之后便能慢慢长成一个个完整的个体,生命也由此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原产地或野外,龙舌兰开花后可以结果实。

    花卉大观园里的龙舌兰大多是在建园之时就被引进过来,如今有近20年的光阴。花卉大观园为它们营造出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他们的悉心照看下,终于迎来了龙舌兰开花。石园长说:“在原产地,花莛可高达8至9米,花卉大观园温室因层高限制,只能长到3米左右。龙舌兰的花期可达2至3个月,花蜜非常甜。”

    这也意味着,如果现在到花卉大观园,还能一睹金边龙舌兰生命中最后的芳华。

    【科普】

    温室里还有这些“龙”

    龙眼

    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叶有光泽,花瓣乳白色,果近球形,种子茶褐色。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古人根据龙眼果实的形状,将大个儿的龙眼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现在都统一叫做龙眼。

    龙眼的木材坚实,耐水湿,也是造船、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

    龙船花

    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等,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植株不高,但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以及双色等诸多颜色,远远望去,是一片夺目的色块,带给人们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旧时,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这龙船花与菖蒲、艾草一起插在龙舟上,因为与龙舟息息相关,因而得名龙船花。

    龙船花喜酸性土壤,在排水良好、保肥性能好的土壤中长势良好,最佳的栽培土质是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

    龙柏

    柏科刺柏属圆柏的人工栽培变种,树形优美,枝叶碧绿青翠。树冠圆柱状或柱状塔形,枝条向上直展。当长到一定高度后,枝条螺旋盘曲向上生长,形似盘龙而得名。在城市绿化中,也常将其修剪成圆球形、鼓形、半球形以及各种动物形象。

    综合中新社、《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