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献给光影的情歌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15版:心悦诚评       上一篇    下一篇

  □郭轻舟
  6月,上海浦东美术馆启封了一坛醇醪佳酿——“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漫溢的艺术芬芳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这是巴黎奥赛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特展,展出了包括莫奈《夏末的干草堆》、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等巨匠的代表作。透过摩肩接踵的人流,与那些仅在美术史课本上神交的巨作相遇,有一眼万年之感。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1891年创作的《夏末的干草堆》,深深牵引着我的视线。凝望它,仿佛踏入一条被阳光与色彩编织的小径,让人能踩着光影的脉搏,去捕捉瞬间的诗意。
  画里的两垛干草堆,像两枚被阳光吻得发烫的梦。它们敦实的轮廓挣脱坚硬的禁锢,消融在层叠斑斓的色彩里——浅棕、暖金、淡红……像打翻了夏日午后的调色盘,颜料蹦跳着、晕染着干草堆被阳光摩挲的质感,那是时光沉淀下的谷物的温厚,也是空气里浮动的、慵懒又饱满的夏意。
  莫奈是追光的人。他摒弃了古典绘画对形的执着,一心要抓住光影的轨迹。夏日的阳光不再那么直接明了、炫目耀眼,而是有了丰饶的层次和颤动的呼吸。干草堆侧面粗糙的草茎,被阳光慷慨地泼上明晃晃的碎金;背光的地方,却又洇开淡淡的蓝紫,那是天空与云朵在草堆上镌刻的私语,冷色与暖色猝不及防地相遇碰撞,让光有了重量也有了温度。  
  远处的原野与林木,更是被云雾般的色彩笼罩,绿非纯粹的绿,蓝非单一的蓝,它们混着阳光的碎影,模糊了轮廓与边界,宛如一首光与色交融的朦胧诗。
  这朦胧是印象派的灵魂。莫奈不追求“画得像”,他要的是“感觉到”。干草堆于他而言,不是田地里沉默的庸常,而是光与影在特定时刻的一场邂逅。他像个虔诚的记录者,用画笔飞速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瞬间——阳光在草茎上跳跃的角度,空气里弥漫的、暖烘烘的气息,甚至是风拂过草堆时,那几乎要从画布上流淌出来的、轻盈的动感,是把“瞬间”从时间的长河里打捞出来定格成时间的琥珀。
  我们身处的世界,何尝不是由无数这样的“瞬间”组成的呢?日升日落,草堆每年被清空又填满,可正是这些易逝的、变化的瞬间,蝶变成生命的鲜活。
  莫奈以画笔为犁铧,划开时光的长河,让我们看见,原来平凡的夏日、寻常的干草堆,都因光的驻足而有了不朽的美。《夏末的干草堆》是他献给光影的情歌,也是送给每个愿意放慢脚步、用心感受世界的人的礼物——在光与色的轨迹里,能触摸到那藏在日常褶皱里的永恒的诗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