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迪(31岁 高新区)
既是老师,也是奔跑者
粉笔灰染白岁月,教案本写满青春,这是为人师者严谨认真的A面。然而,三尺讲台之外,生活的剧本同样精彩。他们可以是挥洒汗水的运动健将,是镜头后捕捉美好的旅行家……让我们一起翻开教师的B面,见证讲台之下,那份同样鲜活、多彩、充满张力的追光人生。
┬文/本报记者 张敏 图/受访者提供
每天早上一进幼儿园,就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喊“老师早”。八年来,我陪着一批又一批小朋友长大,从手忙脚乱的新手,到现在能从容应对各种状况的熟手,教案写了一本又一本,衣服上永远沾着彩笔印和饭粒,心里越来越踏实。
你以为跟一个个“小魔王”斗了一天的我下班后只想躺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是货真价实的“跑马”爱好者。清晨和周末是我的跑步时间。每天天刚亮,我就会换上跑鞋出门,从刚开始跑两公里就喘,到现在能轻松完成半马,过程不容易,但特别有成就感。记得第一次跑半马,跑到十公里的时候腿像灌了铅,真想停下来。但脑子里突然冒出班里小朋友举着小手喊“老师加油”的样子,一下子又有了劲,最后咬牙冲过终点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跑步让我明白,坚持真的会有回报。
现在,我常把跑步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老师有时候也会累,但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一定能到终点。”他们睁大眼睛点头的样子,让我觉得,教给他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态度。在幼儿园,我陪孩子们成长;踏上跑道,我在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既是呵护孩子的老师,也是赛道上的奔跑者,两个身份,一样热爱。
孙晓怡(48岁 潍城区)
讲台勤耕耘,生活中追光不止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20多年了,粉笔灰染白鬓角,教案本记满春秋,用严谨与认真,陪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奔赴山海。这是教师身份的A面,厚重、深刻,满是育人的热忱。
讲台之下,藏着我热爱生活的B面。我爱品茶,案头紫砂壶里,普洱的陈香、龙井的清鲜,在沸水冲泡间弥漫,是忙碌日常里偷得浮生的宁静。我偶尔会小酌红酒,暗红液体在杯壁流转,单宁的涩与果香的甜交融,像品味一段含蓄的人生。我更痴迷骑行与摩托车,周末换上骑行服,跨上机车,引擎轰鸣中,风拂过脸庞,沿着蜿蜒山路驰骋,或是骑上单车穿梭城市街巷,沿着城郊绿道,看四季风景轮换。车轮碾过柏油路面的沙沙声,跟学生的笑声一样动人。自由的快意,吹散所有疲惫。
教师的身份让我懂得传承与责任,而广泛的爱好,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与活力。A面与B面,共同拼成一个完整的我——既执着于育人的使命,也沉醉于生活的诗意与野性。“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很喜欢这句话,也盼着把这份热爱持续融进课堂里。
晓艺(28岁 潍城区)
去聆听音乐之外的更多声音
我是一名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探寻音乐之美。音乐之外,我最喜欢历史相关的东西,经常去逛博物馆,也会去民俗展等。
起初,我是去了解音乐的历史,后来看得多了,逐渐对其他历史知识也有了兴趣。博物馆里的展品不仅仅是静态的物件,它们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比如我曾看过一支几百年前的笛子,不禁会想,有多少人曾用过它?那时的人喜欢听什么调子?展柜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不仅是静止的文物,而是活着的历史。看得多了,我总是忍不住跟学生们分享所见所想。有时候上课时讲到某个民族的音乐,我就忍不住展开来讲解:“前两天我在博物馆看到他们祖先用的乐器,长这样……”我把拍的照片放给他们看,学生们都特别感兴趣,说原来课本里的东西确实是在现实中存在过的。“老师,你简直像导游!”听着学生们说的话,我觉得自己的爱好有了更高的价值,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能让教学更有深度。
教音乐是我的工作,逛博物馆是我的爱好,我想让学生们明白,能学习的地方不是只有教室,生活即学校,热爱就是动力。
茉莉(37岁 寒亭区)
讲台与舞台都是我热爱的主场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每当站在讲台上,带着学生读句子、练对话,看着他们从不敢开口到慢慢说得流利,心里是很有成就感的。
课上认真教书,课下的我十分好动,我喜欢跳舞,无论是国标舞还是民族舞,最近还迷上了街舞。有人说,老师跳舞是不是不太“稳重”?可我觉得,会跳舞的老师反而更鲜活。音乐一响,身体动起来,工作中的疲惫、琐事带来的烦闷,全都随着节拍甩了出去。在舞蹈教室里,大家不分职业、年龄,只看节奏准不准、动作齐不齐。跳舞让我保持活力,也让我结识了不少年轻的朋友,我们在一起跳舞、聊热门话题……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交流,让我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有利于我跟学生进行交流。有时候跟学生用英文歌曲练习口语,学生们会惊讶于我竟然会这些歌,他们会觉得老师“懂我”,没那么“遥远”了。
讲台承载着我的责任与使命,舞台则带给我自由与活力,因为有这种平衡,让我在面对学生时,不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一个始终对生活保持热情、愿意和他们一起成长的人。
苗苗(27岁 高新区)
爱校园也爱远方
我在学校担任辅导员工作,陪伴学生成长,见证他们从青涩到成熟,这份踏实的日常让我感到充实。旅行,是我给自己的另一种滋养。背上行囊走出去,不只是看风景,更是去感受不同的生活节奏。
我一直觉得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被生活所爱。每次走在异乡的小巷里,在陌生的车站等车,在没信号的山里发呆……这些时刻让我从日常的忙碌中抽离出来,也让我更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声音。每一次出发,都像是一次小小的重启。回到学校,我会把路上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们听,不是刻意说教,而是让他们知道,人生有很多活法,重要的是保持好奇、敢于体验。
我是陪学生们走一段路的老师,也是自己人生路上的行者,或者说,我和学生是彼此岁月里的同行者。希望在学校的日子里,我能用自己的热爱感染学生们,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与人生方向。
一起
聊个天
老师从不是刻板的“师者”符号,而是以真心浇灌教育日常的践行者。他们既有深耕教学的敬业坚守,也有丰盈自我的鲜活爱好。老师与学生从来不是单向的引领,而是彼此启发、共同成长的同行者。这份藏于平凡中的热忱与双向奔赴,正是师者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