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创新 一把“草”编出好日子
日期:09-09
版面:
06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在家闲着没事做,几个人聊着天,一天能编好几个这样的蒲扇。”9月4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寒亭区高里街道八甲朱村肖洪英家,她一边娴熟地干着手中的活,一边向记者介绍她的从业经历。她从小就跟着大人学习草柳编,如今十里八乡的人靠着手中技艺过上了好日子。
一根小小的蒲草,成了八甲朱村村民打开致富门路的“钥匙”。草柳编产品带动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村民编织出一条致富路。
“这是即将发走的草柳编锅盖,我们接到订单后分发给村民,加工好后统一收购、验收,再发往全国各地。”村民朱祥荣做草柳编已有几十年,客户遍布全国各地。随着订单的增加,他将订单分发给村民进行初加工,然后再进行深加工,将产品发往全国。这些年,凭借着优质品质和诚信理念,朱祥荣的客户越来越多,八甲朱村的草柳编品牌也越来越响。
近年来,八甲朱村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充分挖掘草柳编非遗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草柳编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朱祥荣家的院子里,几位村民正弯腰编织蒲草,他们的动作娴熟而轻柔。“蒲草要选颜色翠绿、长得粗壮的,这样编出来的东西才结实好看。”村民肖兆英笑着说。
过去,八甲朱村的草柳编产业一直处于分散、小规模的经营状态,产品缺乏统一标准,销售渠道也极为有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前些年,八甲朱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一村一产”号召,将草柳编产业作为推动村庄发展的核心引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村草柳编历史悠久,以前村民编了筐都去赶集卖,如今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集中收购村民的手工艺品,同时,积极对接资源,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让不少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草柳编真正成为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八甲朱村党支部书记朱玉琪向记者介绍。
“传统手艺+创新”,让八甲朱村村民编织出了幸福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创新,八甲朱村草柳编产品的编织技艺不断完善提高,逐步实现了草编、蒲编、柳编等工艺的有机融合,并成为村里的一大富民产业。
保护、传承、创新,才能让草柳编品牌打得更响。“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在传承传统草柳编技艺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创新,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朱祥荣说,他们会在蒲扇等产品上编织出凝聚着八甲朱村人巧思的图案,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