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儿童体质调养 中医来支招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13版:康养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王路欣 实习生 张云蕊
  ◥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入秋后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太多衣物,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耐寒能力,为入冬做好准备。然而,在做好“秋冻”之余,也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天气凉爽,应以“凉而不寒”为原则,适当给孩子添加衣物,做到“肚暖、背暖、足暖”,避免着凉感冒。
  
  ◥ “秋冬养阴”
  中医上讲究“秋冬养阴”,秋季燥邪当令,应适当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莲藕、南瓜、白萝卜等。对于脾胃虚弱的儿童,可以食用百合、莲子、芡实、山药等。
  秋季天气渐凉,人体阳气渐收,此时贪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因此要忌食寒凉之物。另外,秋季也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在食用滋阴润燥食物的同时,对患有皮肤类疾病的患儿需注意皮肤护理,可适当增加室内湿度,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
  
  ◥ “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秋季万物由生长状态趋向成熟收敛状态,夏季因天气炎热,孩子睡眠少、出汗多,体力消耗大,秋季人体进入收敛休整期,这时人们感觉疲乏少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因此,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适当午睡,可缓解秋乏。
  
  ◥ “形神共养”
  “最美人间处暑秋,金桂飘香雁南飞”。秋季天气凉爽,正是孩子外出活动的好时节,此时适度锻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帮助缓解秋乏,但应避免中午炎热时段外出,建议选择早晚外出活动,以活动后身体微微出汗但不觉得累为原则,有助于排出体内暑湿,促进气血运行流通。
  此外,还要做好儿童的情绪调整,尤其是多愁善感的大龄儿童,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画画等保持心情愉悦,做到“形神共养”。
  
  ◥ 食疗药膳
  秋季气候干燥转凉,脾胃易受寒湿或燥邪侵袭,家长在起居、饮食等方面给孩子做好养生之余,还可以选择中医养生,如小儿脏腑推拿、脐灸和食疗药膳等。推荐以下两款食疗药膳方:
  雪梨银耳羹(雪梨、银耳、枸杞子、白萝卜),可滋阴润肺、行气化痰。
  四神汤(山药、莲子肉、茯苓、芡实),可补肺益气、健脾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