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成绩“断崖式下滑” 如何破解
日期:09-01
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入学后成绩却一路下滑,甚至滑到年级底部——近年来,不少高中出现了一些高一新生成绩“断崖式下滑”的案例,让学校和家长头痛。高一新生为何会出现成绩下滑?如何“防滑”?
为何下滑
从心理层面上说,进入高中后,学生容易放松懈怠,如果考试名次下降,信心还会受挫。
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出现了离高考还早、缓会儿劲、多玩会儿等念头,滋生了对学习的放松心理。此外,考入头部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都是佼佼者。进入高中后,他们的考试名次可能不复初中时的荣光,造成较强的心理失落感和自我信心不足,若不能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学业下滑或出现更多心理问题。
从学习内容来说,高中知识内容的难度直线上升,对学生的能力、思维、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更要有较好的理解、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以物理为例,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现象去概括、建构物理模型,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规律并结合较复杂的数学工具去分析解决问题,思维层次要求比初中高了很多。如果学生还是用学习初中物理的惯性去学习高中物理,就容易出现成绩断崖式下跌的问题。
从学习方法来说,因为高中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思维方式与初中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因此,学生读高中时需要转换学习方法。
有物理学科老师总结了高一新生学习方法适应困难的原因:难以跨越“定性到定量”的变化,初中习惯了“判断趋势”,而高中需要“精确计算”,学生常因对“公式适用条件”理解不深、数学运算失误,导致“懂原理却算错结果”;困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学生若仍依赖“直观感受”,会对抽象概念产生“理解断层”;逻辑思维停留在“公式套用”阶段,高中需要“分析物理过程—明确受力或运动状态—选择规律—推导公式”的完整逻辑链,部分学生延续初中思维,忽略过程分析,盲目套用公式,导致“公式记对了,但情境却理解错了”。
从家庭培养来说,部分学生缺乏高中所需要的学习品质。高中所需要的学习品质,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得到的,一个人在学习、工作中需要的重要品质是决心、意志力和严谨,这些应该是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就培养的。此外,不少学生初中的优异成绩是靠补课、刷题、家长“鸡”出来的,这样的方式应付中考还行,到高中就不行了,高中需要主动地自学、钻研,需要的是自律和自驱。
如何“防滑”
其实,各高中学校都非常注重帮助高一学生转换和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尤其在高一上学期,学生一定要紧跟老师节奏,顺利度过“初高转换”,形成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习惯、思维,并为选科做好准备。
在心理层面上,教育专家建议,进入高一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段崭新征程的开启,佼佼者不必骄傲自满,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暂时平凡的同学也无需妄自菲薄,要相信天道酬勤,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把过往清零,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才是开启高中生活应有的正确心态。
适应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谁适应得越快,谁就越容易取得进步。因此,学生要积极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教学风格,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以主动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如何转变学习方法?初中的一个知识点,可能老师会用很多时间反复去讲解、强调,而高中的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要比初中多很多、思维层次要高很多,这需要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初中一些解题方法在高中可能已经不适合,这时候需要认真听取高中教师的方法和建议,从根本上适应高中阶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思维层次方面,高一新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符号和公式骤然变多,这需要通过深入理解符号、公式的意义,不断演练推导去掌握,并能够用这些公式去不断解决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能更稳固掌握知识。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