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五代高密才子鞠常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15版:望海听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李金科

  鞠氏家族为唐末以来高密名族,历经五代、宋元,数百年人文不衰,孕育了众多的才子名流,生活于五代宋初的鞠常,尤以诗赋著闻一时,传载《宋史·文苑传》。
  鞠常(928年-974年),本名恒,字可久,五代宋初密州高密(今高密)人。鞠氏原籍东莱,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为东莱著姓大族。晋朝东莱人鞠羡、鞠彭父子曾任东莱太守,北魏时黄县人鞠彦云任中坚将军,唐代东莱人鞠棱官至冀州刺史。唐代时东莱鞠氏的一支迁居高密,其后裔发展为高密名族。
   五代两宋时期,鞠家无疑是高密第一望族,史称“明经神童,里选乡举,擢第从官,不可胜数”。鞠常祖父鞠真,官黄县令。父鞠庆孙,官申州团练判官,有诗名。史料记载,鞠常“幼聪悟,善属文”,21岁擢进士第,被榜中推为探花使。
  
  
  
  
  鞠常中进士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周广顺年间,经宰相范质举荐任集贤校理,不久出任郓州观察支使、永兴军节度掌书记、伊阳(今河南汝阳)县令。显德四年(957年),诣阙进策,召试后,复授猗氏(今山西临猗)令,迁蔡州防御判官,迁介休、魏县令。开宝五年(972年),赵普为宰相,擢升鞠常为著作佐郎。时任此官,只有鞠常与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四人,“一时才名第望,辉耀缙绅”。后来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三人都成为北宋显宦,唯独鞠常任著作佐郎后不久外任清河县令。开宝七年(974年),鞠常卒,年仅四十七岁。北宋文学家王禹偁为撰墓碣铭,哀叹说:“惟公负天才,得高第,复见范鲁公、赵相国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终于畿令,岂非命欤?”
  鞠常工诗文,据王禹偁《国子博士鞠君墓碣铭》记载,鞠常参加科举考试时,著《四时成岁赋》万余言,名闻于时。又作《春兰赋》,颇存兴托,鞠常之子鞠仲谋集父遗集成二十卷。郑樵《通志》记载,鞠常著有《鞠氏集》二十卷,当为鞠仲谋辑本,可惜早已亡佚。鞠常另著有《礼记》,亦早不见传本。
  鞠常弟鞠愉,后周广顺年间进士,以文章著闻,与兄鞠常齐名。
  鞠常后裔诗书传家,登科入仕者接踵。其长子鞠仲谋,字有开,雍熙二年(985年)进士。端拱二年(989年)以大理评事任连江令,大兴东湖水利,连江百姓得其恩惠,对其念念不忘,将其入祀遗爱祠。咸平年间擢升侍御史。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宋真宗秘采群臣有名望者二十四人,召对崇政殿,擢升台省馆阁,号曰“二十四贤”,鞠仲谋荣列其中。后出任淮南转运使、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宋史》记载,鞠仲谋曾任开封府判官、陕西转运使、东京留守推官等职,任职年月皆不详。其在开封府判官任上,曾举荐高密同乡王仲宝,王仲宝后来成为北宋名将。
  鞠仲谋长子鞠砺,徙居开封,官尚书膳部员外郎、广南转运使。次子鞠砥,迁居江西新建,今江西、四川一带多其后裔。鞠砺子鞠咏,官天章阁待制,为北宋名臣。其族裔鞠真卿,字颜叔,历任寿州、苏州、蔡州等地知州,所至有威名。至元代,高密鞠氏仍为高密宦族,数百年门祚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