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孩子交际能力差
正确引导有秘诀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13版: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马上开学了,很多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都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交不到朋友或者不合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同学建立深厚友情是他们社交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其身心健康和未来适应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给予孩子温暖的引导,帮助他们与同学建立深厚友情呢?
引导方法很重要
  噪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
  孩子要先有社交的概念,才会主动与同学建立联系并发展友情。虽然交朋友并非所有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通过家长的鼓励和推动,孩子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建立友谊。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让他们自己询问商品价格并购买;鼓励孩子在小区里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分享玩具等。通过这些日常经历,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是生活中有趣且必要的一部分,逐渐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主动性。在孩子社交过程中,家长需要耐心指导,教他们如何接近、邀请、关心和赞美他人。这样,孩子们就能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学会有效地交朋友,克服社交障碍。
  此外,学校里经常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表演、小组作业等。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绝佳的交友机会。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价值,同时与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噪教导孩子尊重和理解他人
   尊重和理解是建立友情的基石。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尊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和感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如果孩子抱怨同学不愿意借给他文具,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位同学,当时你可能有什么原因不能借呢?”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处境,从而减少冲突,增进彼此的好感。
  分享可以让快乐加倍,也能让孩子更容易被同学接纳。家长可以在家中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零食、玩具、书籍等。当孩子把心爱的玩具与同学分享时,不仅能让同学感受到他的友好,还可能引发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孩子分享了一本有趣的漫画书,同学们可能会围绕这本书展开讨论,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噪让孩子学会沟通与倾听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友情的桥梁,而倾听则是沟通的重要环节。家长要教导孩子在与同学交流时,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不随意打断,并用眼神和语言给予回应,如点头、说“嗯”“然后呢”等。同时,鼓励孩子清晰、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有效沟通和倾听,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误解,使友情更加稳固。

告知孩子与朋友相处的原则
  在引导孩子选择朋友的过程中,家长既要尊重他们的权利,也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以及交友的原则和底线。
  敢于拒绝 人际交往中,有些孩子从来不敢拒绝别人,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不和自己玩了,即便不愿意,也会勉强自己去做。不懂拒绝,不利于孩子收获健康、友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际交往中大家想法不同、兴趣不一致,是十分正常的。考虑别人感受的前提应该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意愿。拒绝某个人的提议,不等于否定、排斥这个人,真诚地说“不”,不需要有负担,对于自己不愿意做的,认为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可以有礼貌、委婉地拒绝别人,并给出理由。同样的道理,懂得拒绝别人,也要能坦然接受别人拒绝自己,不用过于伤心、沮丧。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关系,一定是能互相理解,不会强人所难。
  要有界限感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想要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需要维持一个合适的界限。相互越界、干涉、共生的关系,只会对彼此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各自的发展。家长应当告诉孩子,与朋友关系再好,也要注意自己言行的分寸,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能口无遮拦,用对方的物品前先征得同意;自己的情绪和事情,最好自己负责,不要对朋友的帮助和关心期待过高,甚至道德绑架;原则性问题之外,不要求朋友一定要跟自己的想法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可以给建议,但不干涉朋友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独立做决定的权利和自由。
   不试图用“讨好”换取友谊 好的人际关系,源于相互吸引,而不是费力讨好。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不要一味委屈自己,迎合、满足别人,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果真实的自己总是不被接纳,那说明彼此不合适,不必强行做朋友,与其讨好别人,不如经营好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向上,走自己想走的路,就会在适当的时机,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远离总是打击否定自己的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时常以开玩笑的名义,揭朋友的短,戳朋友的伤疤,言语里多是嘲笑、讽刺、打击。当朋友表现出生气、难过,他们又会不以为然地说自己是无心的,关系好不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吗?然而,没有人可以一直处在打击和嘲笑中不受影响,即便是真的玩笑,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
家长要在关键时刻为孩子“撑腰”
  与朋友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此时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当孩子被“冤枉”时,或被“欺负”时,智慧的父母不会小题大做,也不会置之不理,而是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站在中立的位置去评判,不听信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词。如果是孩子错了,父母不偏不倚地处理,孩子也不会伤心;如果对方错了,就给孩子撑腰,在孩子伤心时给予其成长的力量。下面五个时刻,父母可以为孩子“撑腰”:
  孩子物品被抢时 如果有人向孩子要属于他的心爱的玩具、书本,一定要先征询孩子的意见,不要强迫孩子分享,愿意给、有边界才是最好的分享方式。如果孩子的物品被抢了,请用合理的方式帮他要回来。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 请跟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利用“问题”训斥孩子。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请家长”,父母不要一见到老师就责怪孩子不听话,甚至贴上“孩子不懂事”的标签。先了解一下事情的真实经过,如果是孩子做错了,感谢老师的关心;如果孩子没有做错,不要一味附和,避免委屈了孩子。
  当孩子跟同伴闹矛盾时 孩子跟同伴闹矛盾,别的家长甚至找上门了,父母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而是带上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对方家长沟通,如果孩子有错,陪孩子一起勇敢道歉;如果孩子被冤枉,要为孩子主持公道。
  有人当着其他人的面训斥你的孩子时 如果孩子被别人训斥,特别是当着孩子小伙伴的面时,父母不要为了面子也跟着训斥,此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坚定地告诉对方:“对不起,有事您先跟我说,孩子如果有什么错,我回家来教育他。”
  别人拿你的孩子作比较时 父母和别的家长聊天,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当别人拿孩子作比较时,父母无意之间说出了贬低自己孩子的话。表达一种谦虚也不行,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被比较的,成人也是。请少一些大人间的故作谦虚,多一些对孩子积极正面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