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绿茵逐光
足够热爱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12版:生活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文/本报记者 付东升 郭超
图/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2025潍坊市足球超级杯赛(简称“V超”)是潍坊今夏的热门话题,这场现象级足球赛事线上话题量以万计,线下一票难求,揭幕战现场观众更是近三万人,场场比赛火爆。所有球队以城为名,球员出身“草根”,“本土性”让足球催化着城与人的情感激荡。让我们一起听听“V超”赛场内外那些“追光人”的心声。
噪裁判员 宫健(32岁,奎文区)
准确判罚的同时要注意“共情”
  一场足球赛事中,裁判员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他们手握哨子与红黄牌,决定着比赛的公平与节奏。宫健从7岁开始踢球,先后效力于中超山东鲁能泰山俱乐部梯队、武汉光谷俱乐部梯队、重庆力帆俱乐部预备队等球队。因伤退役后参与了中国足协、亚足联的教练员等级培训学习,于2015年开始接触足球裁判这个行业。“当时听说潍坊在筹办‘V超’,我第一感觉是惊讶,潍坊能举办如此规范、规模如此之大的业余足球比赛让我有些意外,而当我受邀参与‘V超’裁判时,我非常激动,也很憧憬。”宫健说,在他看来,能为家乡足球赛事尽一份力,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全国赛事工作安排问题,到目前为止,宫健参与了三场“V超”赛事,其中不乏关键场次。“V超”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能镇得住场,是裁判员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判罚准确、符合规则肯定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共情’。作为一名裁判员,要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感知球员在想什么,此刻他需要的是什么。”宫健说,他很喜欢意大利裁判皮埃路易吉·科里纳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裁判是让人信任的,而绝非惧怕的”,有时候安慰比警告有效,有时警告又比安慰管用,方法有千万种,需要裁判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否则裁判员的一些选择和决定常常不能被人理解。“不管是职业球员还是业余球员,国际足联一直倡导的是身体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裁判员要多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单一、机械地执行规则,这样大家就更容易接受裁判员的判罚”。
  宫健表示,他通过“V超”赛事,看到了潍坊人的团结向上以及对足球的热爱。“作为我来讲,执法业余比赛更多的是要给业余球员及观众普及球赛规则和知识等,让大家合理合规地享受足球这项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宫健说,希望“V超”可以延续下去,以足球之名传递更多属于潍坊的正能量。
噪球员 王汉振(25岁,寒亭区)
工作日工地“搬砖”,比赛日绿茵场上追梦
  在“V超”的赛场上,一个身穿6号球衣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寒亭队的边锋王汉振,一个工作日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比赛日在球场上奋力拼搏的业余球员。这个25岁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
  “说实话,站在‘V超’赛场上的那一刻,我还有点恍惚。”王汉振回忆起首次参加比赛的情景,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作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他并非足球科班出身,16岁才开始接触足球。但正是这份迟来的热爱,让他格外珍惜每一次踢球的机会。从事建筑工作的王汉振是同事们眼中的“足球疯子”。午休时间总能看到他对着墙壁练习传球,下班后常常一个人加练射门。“朋友们都说我魔怔了,但我觉得,能把爱好和工作平衡好,是件很幸福的事”。
  参加“V超”对王汉振来说是个意外之喜。偶然看到报名通知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寒亭队的集训。“没想到真的能入选,更没想到还能进球。”在对阵实力强劲的潍城队时,他打入了关键一球,这个瞬间被他称为“人生高光时刻”。球迷的热情让王汉振深受感动。他清楚地记得,在客场对阵滨海队的雨中比赛时,寒亭球迷冒雨前来助威的场景。“看到看台上那些浑身湿透还在呐喊的球迷,就觉得我们一定要拼尽全力。”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足球场上的故事并非总是圆满。联赛第五轮对阵奎文队的比赛中,王汉振在第30分钟就因伤离场。“那是我足球生涯最难受的时刻。”他回忆道,“队友们在场上拼搏,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种无力感真的很难受。”赛后,他找到教练组道歉,大家纷纷安慰他伤病是比赛的一部分,他才有所释然。
  如今,王汉振每周都要在工作和训练之间寻找平衡。一大早去上班,下午下班后直奔训练场,这样的生活节奏他已经坚持了两个月。“累是累了点,但每次踏上球场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说这话时,正在整理沾满水泥的工作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对于未来,王汉振没有太多奢望,“能继续踢球就很开心了,如果能帮寒亭队取得好成绩,那就是额外的惊喜”。
噪球员 杨夕涛(35岁,高新区)
“老板去踢‘V超’了,今天暂停营业”
  “老板去踢‘V超’了,今天暂停营业,明天正常营业。”近日,在潍坊学院附近一家麻辣烫小店,老板杨夕涛这则歇业通知格外惹人注意。这个夏天,杨夕涛通过“V超”圆了他儿时梦,也因为一个小插曲更加坚定他对足球的热爱。
  2024年,杨夕涛因为一次踢球不慎伤了膝盖,医生告知不宜再做剧烈运动。当杨夕涛得知潍坊即将举办“V超”,以前的球友纷纷发来报名邀请后,他内心有过挣扎。一方面,家人出于担心,不支持他参赛;另一方面,他非常渴望回到朝思暮想的绿茵场。杨夕涛时刻关注“V超”的赛事走向,随着一场场赛事的持续火热,他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热爱。经过慎重考虑和持续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杨夕涛成功报名,并以滨海队替补队员身份正式成为“V超”赛场上的一员。
  正式比赛那天,杨夕涛贴出了那则引起热议的歇业通知,身披52号“战袍”,奔赴他朝思暮想的赛场。截至目前,杨夕涛共参加了两场赛事,分别是滨海队与寒亭队、潍城队与滨海队。其中,在滨海队与寒亭队比拼中,杨夕涛更注重培养与队员之间的默契,虽然这场比拼没有进球,但他找回了曾经踢球的感觉。在潍城队与滨海队的比拼中,杨夕涛发挥出色,为队伍拿下关键一球,获得一分。
  杨夕涛说,他踢球20多年,因为种种原因,遗憾未能走上职业球员道路,但心中从未放弃过足球。对他来说,足球最大的魅力就是当自己站在赛场上的时候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忘记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只要集中精力踢好这场球就行。近两个小时的比赛中,他强烈感受到足球让他获得真正的自由,足球带给他的是前所未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