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学校东门的手擀面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15版:生活札记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睿
  大学毕业清理杂物时,目光停在宿舍里那排齐腰高的白色圆纸桶,那是学校东门小吃街上面摊的打包盒。
  面摊很小,老板头发灰白、身形瘦弱,年纪估摸着有六十多岁,他只做面条,有小碗和大碗可选。因为生意极好,他的女儿、孙女一周会来两三次,帮着烧水、拌面、打包等。这些都是我成为常客,跟他熟络起来后得知的。
  初来面摊时,我每每只简单喊一句:“您好,我要一份小碗手擀面,带走。”然后便站在餐车的侧角等待取餐。老板亦不多言,只微微颔首,便转身去保鲜盒中取出一把分装好的手擀面,放入锅中煮大概五分钟,将面捞起放在一个不锈钢圆桶内,接着打开一个白色的塑料盒,舀两勺肉酱到圆桶内,用筷子使劲搅拌。“吃葱和香菜吗?”“都要。”“吃辣吗?”“不要辣。”一番问询后,老板熟练地将手擀面倒进打包用的圆纸桶,撒上葱和香菜,“十块。”他边说边给圆纸桶套上两个塑料袋,系牢后递给我。
  他家的手擀面做法简单,味道却很独特,我成了面摊的常客。小碗面条,不要辣,多撒葱花……这些细微的偏好,老板竟一一记得分明。再往后,我要的小碗悄然升级为“大碗”,有时老板还会多添一勺肉酱或是多加几根青菜,递给我时说一句:“学习累,多吃些。”每当这时,我心底便涌起一股暖流,话语却笨拙得吐不出来,只能朝那张被热气熏得愈发红润的脸用力点点头。
  时光如流水,我即将离校,临行前的那晚我又去了面摊,老板似乎早有所感,目光里少了些平常的淡然,多了一抹难以言说的深意。“要走了?”我应了一声“嗯”,随后便是沉默。我俩都盯着锅里翻滚的热水,他拿出一把面条,入锅时涌起的白雾氤氲了他的脸,“人啊,走到哪儿都得吃口热乎的”。
  后来,我听说面摊老板的生意依旧兴隆,他仍每日烧水煮面,抚慰年轻学子的心。而我,每次吃面时,总想起老板那被热气熏红的脸庞和温暖的叮嘱。原来,食物会悄悄在胃里埋下种子,在日后风尘仆仆的奔波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灵魂栖息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