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生活中的“小确幸”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15版:生活札记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凤敏
  清晨五点半的阳光从窗帘缝隙里溜进来,在地板上织一道金晃晃的线。我常是被这道光晃醒的,眼睛眯开一条缝,能看见灰尘在光里跳舞,像谁撒了一把碎金箔。枕边的闹钟还没响,耳边传来了母亲轻手轻脚煮豆浆的声音,石磨转动的沙沙声混着豆香,从门缝里钻进来,勾得人心里发痒。这时候,我总爱把脸埋进枕头,深吸一口气,枕头套上有昨天晒过的阳光味,混着洗衣液淡淡的清香,像裹着一床温软的云,这是一天里最早的小确幸。
  上周,我在旧书市场淘到了一本1980年出版的烹饪书。封面都磨出了毛边,前主人用钢笔在扉页上画了一棵歪歪扭扭的白菜,旁边写着“好好吃饭”四个字,翻阅中,从书页里发现半张泛黄的糖纸,是橘子味硬糖的包装。有天下午,我窝在阳台的旧沙发上看这本书,阳光正好落在“番茄炒蛋”那一页,作者絮絮叨叨写着“要先用猪油热锅,蛋液里加半勺温水会更嫩”,看到这里,突然想起奶奶在世时做饭的样子,她总说猪油炒的菜更香。我立即起身去厨房打了个鸡蛋,按照书里的法子做起了番茄炒蛋。当蛋液在猪油润过的锅里发出嗞嗞响声,番茄的酸香混着蛋香飘起来时,忽然觉得这半旧的书、泛黄的糖纸,还有锅里咕嘟咕嘟的菜,都是岁月里藏着的一丝甜,沁人心脾。
  我们楼下的巷口有个修鞋摊,修鞋匠老周把摊子支在一棵老槐树下。一个下雨天,我拎着一只开胶的皮鞋去找他。他正坐在小马扎上,拿着一块蓝布仔细擦着一双棕色的皮靴。雨丝细细密密的,他戴着顶旧草帽,帽檐压得很低,鼻尖几乎要碰到鞋面。“姑娘,你这鞋啊,得用牛筋胶,结实。”他从工具箱里翻出个小铁盒,里面的胶还是温热的,“之前有个学生娃,拿双运动鞋来补,鞋底都磨穿了,还舍不得扔。”说话间,他麻利上胶,然后用起了老茧的手指蹭蹭鞋面,留下浅浅的印子。鞋修好后,我要给钱,他却摆摆手说:“小活儿,不要了。”又从旁边的竹篮里摸出个苹果塞给我,“自家树上结的,甜着呢。”雨还在下,老周的摊子前挂着一盏旧灯笼,暖黄的光映着他脸上的皱纹,忽然觉得这雨天里的一点暖意,比什么都让人感到踏实。
  前天晚上加班晚归,在公交站台等车时,遇见一个卖绿豆沙冰棍的老婆婆。蝉在树梢上拉着长音,空气里浮着燥热的风,老婆婆手里的蒲扇一下下摇着,扇柄上缠的红布条已磨得发白。“姑娘,来根绿豆沙吧,刚冻好的。”她掀开玻璃柜,凉气呼地冒出来,混着绿豆的清香。冰棍裹在淡黄色的纸里,捏在手中,凉意透过纸迅速渗进掌心,驱散了加班后的烦闷。咬下一口,沙沙的冰碴里嵌着整颗的绿豆,甜而不腻,带着点薄荷的微凉,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心里的燥热都被抚平了。冰棍在手里快要化了,糖水顺着指缝往下滴,却觉得这夏夜里的一点清甜,比什么都让人清爽。
  生活里的小确幸,大抵便是如此吧!是清晨窗帘缝里的光缕,是旧书里夹着的糖纸,是修鞋匠递来的苹果,是酷暑里的冰棍……这些微小的、闪着光的瞬间,像散落在岁月里的星子,看似细微,却在不经意间,把生活点缀得温润动人。我们总在追逐远方的山峦,却容易忘记去发现身边的“小确幸”,那些躲在晨昏线里的暖,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甜,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就像此刻,我坐在窗边,看楼下的老槐树落了一片叶子,正好掉在一个推婴儿车的阿姨头上,她笑着摘下叶子,放进孩子的手里。孩子咯咯地笑了,声音像风铃一样脆。这一瞬间,我的心底涌起一声轻叹:“生活啊,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