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潍坊晚报

别让网红玩具成健康“杀手”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捏捏乐、假水、水晶泥、臭包……都是广受中小学生欢迎的网红玩具,近年来却被纷纷曝出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手中的玩具、书包里的用品本应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但这些隐藏在身边的隐患,就像潜伏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这类玩具缘何风靡校园?这一问题又有何解?     (据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捏捏乐、假水、水晶泥、臭包……这些色彩鲜艳、玩法新奇的网红玩具,凭借“解压”“潮玩”的标签成为中小学生群体的新宠。然而,刺鼻的异味、易破损的材质、超标的有害物质,让本应陪伴孩子成长的玩具,悄然变成威胁身心健康的“杀手”。
  孩子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对有害物质的耐受力远低于成人,且普遍存在咬玩、触摸玩具后不洗手等习惯,这使得玩具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体内。然而,一些商家钻空子生产“擦边球”产品,用“解压神器”“创意玩具”等概念包装,逃避严格的安全检测。校园周边的小卖部、直播电商的低价促销,更让这些问题玩具轻易流入孩子手中。
  安全是儿童玩具产业的生命线,失去安全根基的“网红经济”注定难以长久。近年来,儿童玩具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个性化、创意化的网红玩具本是市场创新的体现,但频发的安全问题正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当家长们因担心健康风险对网红玩具“敬而远之”,当媒体曝光的不合格产品名单越来越长,最终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儿童玩具产业的发展生态。
  筑牢网红玩具的安全防线,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让生产销售有章可循;同时要强化执法力度,对校园周边、电商平台等重点渠道开展常态化抽检,对违法生产销售行为“零容忍”,形成有力震慑。企业应摒弃“重流量轻安全”的短视思维,将安全理念贯穿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全过程,主动开展安全检测,公开检测结果,用透明赢得信任。电商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的入驻审核机制和产品溯源体系,对“三无”玩具、虚假宣传产品坚决下架,阻断问题产品流通链条。家长和学校也要强化防范意识,通过科普教育让孩子认识问题玩具的危害,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共同构建“家校联动”的防护网。
  孩子的健康成长容不得半点侥幸,网红玩具不能成为“隐形杀手”。只有各方共同拧紧“安全阀”,才能清除玩具市场的安全隐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玩具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