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骨质疏松风险增加 来看应对措施
日期:08-12
秋季气温下降,加之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如何应对骨质疏松症?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艳作出解答。
□本报记者 常方方
保证营养充足
摄入足量钙
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每日推荐钙摄入量为1000毫克-1200毫克。
食物来源: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叶菜、坚果、带骨小鱼等。
如果饮食无法满足钙量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如碳酸钙、柠檬酸钙)。注意分次服用(每次不超过500毫克),吸收更好。
补充维生素D
9时-11时或15时-17时,紫外线强度适中,可将面部、手臂、手背、小腿暴露于阳光下15分钟-30分钟,每周进行2次-3次。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
食物来源:保证瘦肉、禽类、蛋、豆制品、奶制品的摄入,适当摄入富含脂肪的鱼(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蛋黄、动物肝脏等。
此外,建议老年人每日补充800IU-2000IU的维生素D3,具体剂量需根据血液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确定。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负重运动是关键,能直接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建议每周3次-5次。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以及碳酸饮料。
慎用影响骨骼的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某些抗癫痫药、甲状腺素等可能影响骨代谢。如需长期使用,务必告知医生并制订骨骼保护策略。
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诱因。因此要注意居家环境改造(如保持家里地面平整、干燥,避免杂物堆积,合理摆放家具等)和外出安全。
定期检查与及时就医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建议定期检查骨密度。有骨折史、长期用激素、父母髋部骨折、体重过轻、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老年人若出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尤其在活动后加重或夜间加剧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