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立秋后,人的情绪会因季节变化受影响,秋季抑郁症又名“秋悲”,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对生活缺乏热情,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以及食欲低、睡眠差、无精打采、精神迟滞等。那么,立秋后,如何防止情绪“着凉”?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护师徐小勇。
●适当增加光照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第一大因素是光照不足。当人体光照不足时,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降低快乐感。遇阴雨天或室内光照不足时,应尽量打开照明灯,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活动,可调动情绪,帮助消除抑郁症状。
●多到户外走走
秋季,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年期女性、孕妇、产妇、老年人等抑郁症易感人群尤应注意。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到户外散心,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找朋友聊天,都是缓解抑郁情绪的好方法。如果心理郁结实在无法排遣,不妨去看心理医生,听听专业的指导。
●理性面对现实
对男性来说,诱发抑郁症的心理因素,主要是事业、理想带来的压力;而对女性来说,主要是情感问题,常表现为亲密关系破裂或依赖需求受挫。此外,一些老年人处于内在生理机制的变化中,因退休或更年期的影响,情绪容易波动或存在失落心理,在秋季更容易出现精神抑郁。要明白,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坎坷或难题,要学会正确面对,切勿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