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暑期是儿童运动伤害的高发期,如今假期过半,更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孩子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如何进行处理呢?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昌邑市人民医院小儿二科主任鞠金科。
鞠金科表示,孩子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便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家长应迅速观察孩子的伤害情况,判断伤害的类型和程度。如果情况严重,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急救人员孩子的伤害情况和具体位置,以便他们能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家长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
烫伤 迅速让孩子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降低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小心地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脱;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如果烫伤严重,出现水泡、皮肤破损等情况,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摔伤和擦伤 用干净布料或绷带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至少10分钟以止血;用清水冲洗伤口,尤其是伤口处有沙子等污染物时,应充分冲洗后用肥皂水清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碘伏消毒伤口,待创面干燥后可局部涂抹抗菌药软膏,必要时可覆盖无菌纱布以防感染;如果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骨折 不要随意搬动受伤儿童,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如有出血,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压迫止血;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注意在搬运过程中保持轴向稳定,避免加重伤害。
溺水 立即让溺水儿童脱离水体,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清除溺水儿童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判断溺水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告知少年儿童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不能擅自下水施救,应及时呼救。
动物咬伤 如果伤口持续流血,用干净毛巾或衣物压迫止血;用大量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减少伤口感染和狂犬病的发生;冲洗后用碘伏消毒,然后尽快就医。较大、较深的伤口需尽早就医处理。
鞠金科提醒,家长和孩子都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进入危险区域,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外出时,务必引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和乘车要求,确保安全;不要让孩子单独在水边、马路边等潜在危险区域嬉戏;教育孩子不要去逗打猫、狗等动物,以免发生意外;确保家中的电源、燃气、热水器等设施的安全使用,并教育孩子正确操作电器;将易燃易爆、锋利、高温、有毒或其他对孩子构成威胁的物品、玩具以及家中药品妥善放置,确保孩子无法接触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