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史铭刻的坐标,总有穿越时空的回响。抗日战争时期,潍坊无数革命前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永镌山河。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推出特别策划“致抗战爷爷的一封信”,邀请抗战英烈的后代执笔,以家书寄家国情怀,以文字续红色血脉,诉说今日中国之荣光。烽火淬炼的信仰,八十载薪火相传;盛世书写的回信,九万里壮志未歇。愿这封家书化作穿越时空的永恒星光,照亮继往开来的征程——山河永念,吾辈必强!
□牟惠 口述 本报记者 陆菁菁 整理
亲爱的爷爷:
您好!
我是您素未谋面的小孙女牟惠。未曾相见,思念从未缺席,认识您,是通过我的爸爸。
爸爸总爱讲起您,说您是位极富爱心的父亲,对孩子耐心十足,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叮嘱他们要热爱学习、坚守真理;还说您坚信共产党会带领人民打倒列强、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可1939年的寒冬,您的生命永远停在了39岁——没等到抗战胜利的捷报,没见到五星红旗下的晨曦,也没来得及牵牵长大的孩子们。
15岁的您投笔从戎,寻求救国之路,一路的坎坷泥泞挡不住您前行的脚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您就像一盏明灯,在潍县大地上传播革命火种。资本家的迫害夺走了您的光明,却让您的声音成了不灭的火把:“瞎了眼不要紧,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也要斗争下去!”
黑暗中,您用指尖“读”文件,用耳朵“听”战场。1938年,您参与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谈判达成抗日协议,率队转战潍南、潍北,沉重打击日伪势力。乡亲们叫您“瞎子司令”,他们都知道,您心里装着亮堂的山河。
爷爷,年轻时钻研电工知识的您可知道?咱们的高电压技术已领跑世界,特高压线路如钢铁巨龙横跨大江南北,将清洁电力送进千家万户。从西北的风电光伏基地到东部的繁华都市,都因这项先进技术紧密相连。100年间,我们从任人宰割到昂首屹立于国际舞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底气与担当。这份底气,源于3500万军民用鲜血铸就的和平丰碑。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向更远的未来。
爷爷,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您的故事早已刻进家族的基因。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会带着您的照片,和家人一起看阅兵,见证一支用尖端科技武装的正义之师。让您看看这盛世:如您所愿,如您所护,如您所盼。
此致
敬礼!
永远爱您的孙女牟惠
2025年8月2日
◎英烈档案
牟光仪(1900年-1939年),今潍坊市高新区清池街道人。1925年秋入党后,以乐道院电工身份为掩护建立秘密活动中心。1929年转至青岛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遭资本家暗算双目失明。返乡后顽强斗争,代表党组织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谈判,促成“共同抗日”协议。1939年任中共潍县工委组织部长、胶东区党委常委,组建抗日游击队,多次袭击日伪据点,被群众誉为“瞎子司令”。同年12月于掖县反“扫荡”战斗中牺牲。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传承故事 十岁起,父亲便做了爷爷的“拐杖”
作为爷爷的长子,父亲10岁起便做了爷爷的“拐杖”——陪爷爷与爱国资本家商谈筹措抗战经费,长途跋涉到掖县胶东区党委汇报潍县斗争形势。虽然艰苦,但是爷爷和战友们万众一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他。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应约参与编写《山东省英烈事迹》,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整理材料,还原爷爷与潍坊人民艰难的抗日历程。他想让年轻一代知道,爷爷用一生书写的热爱祖国、坚忍不拔、宁死不屈之品格,是家族必须传承的精神基因。
凝视爷爷的照片时,我心潮澎湃:勿忘国耻,先辈们用热血铺就的路,该由我们继续走下去。平凡日子里,那份坚守与进取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策划:王志刚 高文 齐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