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文焕(左三)在五莲县卫生局工作时与同事留影。 粘文焕(前排右一)在昌北炮兵靶场时与同事合影。 粘文焕所获奖章和纪念章 到达朝鲜后,粘文焕所在的后勤医院驻扎在一个山沟的军营里,在庆贺李主任喜得千金的酒席上,粘文焕听曲参谋长讲述亲身经历的朝鲜战场,很受触动。回国后,粘文焕先在昌北炮兵靶场工作,后转业到昌潍地区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五莲县工作。1986年全家又搬回了潍坊。帮助朝鲜恢复建设庆祝李主任得千金 到达朝鲜后,我们炮兵B师编为志愿军序列,师部和后勤医院驻扎在离平壤约几十公里的一个山沟的军营里。周边有几个朝鲜村庄组成的农村合作社。经过战后几年的建设,军营的设施虽不如国内,相对也比较完善。几个炮团分散在周围,对平壤形成拱卫之势。战后我国对朝鲜进行了无私援助。我留守的二十几万志愿军部队在保卫朝鲜的同时,也积极地投入到朝鲜的经济和基础建设中。他们帮助朝鲜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公路、铁路、桥梁和水坝,还建起大量医院、学校、办公大楼等。听二次入朝的同志讲,战时美军的轰炸机把成千上万吨炸弹倾泻在面积仅有60平方公里的平壤市区。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不但杀伤了数以万计的平壤居民,而且使平壤市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没有一座完整无损的建筑物,几乎完全变成了瓦砾堆。我们在平壤停留时,看到平壤的建设已基本恢复,工厂、商店、学校、医院还有公交,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月初,积雪消融,朝鲜的春天还是姗姗来迟,李主任送来妻子生产的消息,是个女孩,整八斤重。我们相约下班后到李主任和爱人的媒人——陆副政委的宿舍庆祝一下。 “来,都坐下。小粘打开我存的茅台。”陆副政委说。李主任和陆副政委是老战友,也是胶东老乡。陆副政委宿舍的桌上摆了拼凑起来的六个菜。中间一大盆猪肉炖干山蘑菇,边上四小盆是土豆烧肉、白菜炒粉条子,还开了两个铁皮罐头。这个时候新鲜蔬菜是没有的。我们各倒了半茶缸酒。曲参谋长回忆作战情景 举杯致敬志愿军烈士 “一起庆祝李主任喜得千金!”陆副政委举杯说。“好!干!”曲参谋长一大口酒已下肚。一个多小时后,两瓶酒已快见底。酒喝到一定时候,曲参谋长说:“俺来了!俺又来了!俺来看俺的弟兄们!”曲参谋长红着眼睛,但绝没有醉。“一来我就去了志愿军烈士墓,这里一个合葬大墓,埋着我的老部队几百个战友。他们在我营炮火的掩护下,英勇地占领了阵地,把敌人赶了下去。正当他们阻击溃逃的敌人时,美国飞机来了,投下了大量凝固汽油弹,阵地上一片火海。但没有一个后退的!战后我们看到他们有的躯体几乎烧化了,但和枪熔在了一起。有的冒着火,抱住冲上来的美国鬼子一起烧死!还有一个小号手,他的躯体还算完整,身上中弹倒下的,烧得变了形的小手还紧紧地握着那号角!他是迎着敌人的子弹在吹号,冲锋号!”曲参谋长说。我们都泪流满面。曲参谋长猛地站起身来,端起斟满酒的茶缸,脚步依然稳健。他打开门,夜晚初春的凉风涌了进来。他把茶缸里的酒迎着风尽力扬向空中,脸仰望夜空,繁星满天。李主任说:“朝鲜的金达莱,再有一个月就开放了。在咱们老家叫映山红,现在已经开得漫山遍野了。这是最美丽的山花,这是最英雄的山花,这是最红最红的山花。我的女儿就叫李映红!”“好!你的女儿叫李映红,小粘的女儿叫粘新红,都是咱革命的后代。咱们打仗,咱们牺牲,都是为了和平,都是为了中朝人民的幸福。来,为和平干杯!”我们随着陆副政委站起来,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1958年4月末,当金达莱又一次盛开的时候,志愿军开始奉命回国。我师在首批回国之列。战士们一起认真打扫了驻地的营房内外,按照上级指示,除了武器装备,将其他物资完好地交给了朝鲜军队。 回国当天,我们早早启程,悄悄地走,希望不要打扰到朝鲜百姓。但朝鲜百姓早就在营房外等着我们了,他们给我们塞着鸡蛋、年糕和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大家都眼泪汪汪,依依不舍。他们追着炮车、军车奔跑着,呼喊着。转业后全家搬到五莲任管帅中心医院院长 1973年深秋,我被调到位于昌潍平原的济南军区炮兵射击场工作。昌北炮兵靶场近200平方公里,是一块盐碱滩。场部大院营房小,来演练的部队都住在盐碱滩上临时搭起的军用帐篷里,淡水要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拉,条件的确艰苦。“天上是风沙,地上是野草,五级不算风,炒菜不用盐”是真实的写照。在演练中常有受伤或生病的干部、战士,卫生所的工作是繁忙的,我在这里工作了4年。 1978年秋,我转业到昌潍地区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五莲县工作。 五莲县因位于莲花山下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妻子被安排在县医院工作,我们的家也安在这里。本来我被安排在县卫生局工作,除县医院外,全县仅有三处中心医院,分布在几个较大的公社驻地。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说管帅中心医院没有院长,书记在主持工作,问我能不能先去干两年院长,把医疗业务搞起来。我爽快地同意了。其实,一来到五莲县我就发现,这里的干部外地人居多,特别是胶东的和军转干部多。“五莲县城三个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你倒好,连三个灯的县城也待不下,你都50岁了,到管帅好几十里山路呢。”妻子抱怨说。我也听说过这个顺口溜,笑了笑。儿子却说:“我们学校可好呢。”这所学校叫五莲县实验学校,是省里和地区援建落成不久的新校区。 1986年,妻子被调到潍坊的医院工作,我们全家又搬回了潍坊。我在五莲县愉快地工作了10年,直到1988年在县卫生局离休。 1988年国庆节期间,我回到了家乡,又是莱阳梨成熟的季节。五龙河两岸的梨树硕果累累,空气里仿佛都飘着甜香。改革开放十年来,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40年前,我们戴着大红花,骑着马,在一片片、一层层、舞动着、银光闪闪的梨花盛开的季节参军离开家乡,就是为了这岁岁梨花盛开,年年硕果累累。 本期图片由粘兵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