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淄博晚报

霍女:只祸祸那些该祸祸的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A07版:A07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伊茂林

霍女,这个面若桃花的女子,能让吝啬抠门的朱大兴心甘情愿捧出燕窝、鱼肚,能让虚荣摆阔的何家为她豪掷千金,能让公堂上的官员哑口无言,也能为穷书生提水砍柴,甚至设计骗来千两白银。有人说霍女太能折腾人,可她的折腾分得清清楚楚,对贪婪者毫不留情地回击,对善良者掏心掏肺地帮扶。

霍女为什么要祸祸那些该祸祸的人?在封建女子循规蹈矩的时代,霍女偏偏活成了不被定义的模样。今天,我们讲述霍女的故事,看这位神奇女子如何用智慧和清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故事:反抗世俗、暗藏情义的奇女子

河南安阳有个叫朱大兴的,富得流油却抠得有名,平时家里连块肉都舍不得买,只有儿女婚嫁时才请亲戚朋友吃顿饭。别看朱大兴很吝啬,但他有一样却舍得大把花钱,为了得到他看上的女人,不惜挥金如土,用尽手段。

一天深夜,逍遥了一天的朱大兴晃晃悠悠回家,半路遇见一个独行的少妇。朱大兴见少妇颇有姿色,便连哄带骗领回家。少妇自称姓霍,朱大兴刨根问底问她是哪里人,霍女冷脸回了一句:“既然收留我,就别像审犯人一样问这问那。如果怕牵连,你立马放我走。”朱大兴不敢再问。

从此,朱家的生活开始了“烧钱”模式。霍女嫌粗粮剌喉,必须燕窝、鱼肚、鸡心羹才肯动筷;衣服必须绫罗绸缎,穿上没几天就扔了再换新的。不到一年,朱家厚实的家底就底朝天了。

一天清早,朱大兴发现霍女踪影全无。他四下打听才知,霍女已到邻村何家。何家是官宦大户,瞧不上朱家这种虽然有钱但没社会地位的人家。见到霍女,何家摆出比朱家更阔气的排场。朱大兴告到官府,说霍女是他家逃出来的小妾,想从何家讨回去。大堂上,霍女只说了一句:“我本就不是他明媒正娶的,何来逃妾之说?”官员哑口无言。何家的师爷趁机劝主人:“留她一日,就花千金,万贯家财能烧几天?”何家主人一听,赶紧把霍女送回了朱家。朱家财已败尽,霍女住了几天,再次半夜失踪。

这回,霍女叩开的是穷书生黄生的门。见是位天仙似的女子,黄生吓得直摆手:“姑娘,你走错门了。”霍女却说:“我甘心与你过苦日子。”

黄生家贫如洗,日子长了,连锅都揭不开。霍女忽生一计,让黄生找个有钱的公子哥,把她卖了。黄生死活不肯,霍女笑他书呆子,自导自演托人传话,一位坐船经过的盐商公子愿掏一千两银子买下霍女。

虽然有了银子,黄生却哭得昏天黑地。不一会儿,船到江心,霍女跳离商船,在渔夫帮助下上了岸,回到了黄生身边。她拍拍黄生的肩膀说:“银子到手,我也回来了,两全其美,你哭什么?”黄生对霍女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能是因为霍女自知无法与黄生长久生活,她张罗着为黄生娶了寡妇阿美。数月后,霍女说要去南海探望姨妈,一去便杳无音信。黄生用千两银子做了点买卖,日子渐渐宽裕。阿美生下一子,取名仙赐。

后来,仙赐在镇江一家旅店中,有一位妇人赠他金珠,说:“拿去买书读。”仙赐问她是谁,妇人说:“回去问你爹。记住,朱大兴死后,要替他收尸。”说完飘然而去。

仙赐回家取出金珠给了黄生,黄生一看就知道是霍女送的。他打听朱大兴的下落,果然刚去世三天,无钱埋葬。黄生买了棺木,料理了朱大兴的后事。

解析:用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的人

通过与朱大兴、何家、黄生等不同对象的互动,霍女展现出反抗世俗、聪慧通透、暗藏情义的复杂特征。

从霍女与朱大兴的交集看,她的行为充满了对吝啬者、贪婪者的反击。朱大兴是典型的矛盾体,平日抠门到家中无肉,连亲友都难得吃上他家一顿饭,却唯独愿为美色挥金如土。霍女初遇朱大兴,便识破了他色迷心窍的本性。面对朱大兴刨根问底式的追问,她以“既然收留我,就别像审犯人一样”的强硬态度掌握主动权,既不暴露身份,也不迎合对方的控制欲。霍女很快耗尽朱家财产,这种看似挥霍无度的行为,实则是矫正朱大兴为色舍财的畸形价值观。朱大兴将女性视为可购买的玩物,霍女以消耗其财富的方式,让他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

当朱大兴试图通过官府将霍女讨回时,霍女一句“我本就不是他明媒正娶的,何来逃妾之说”,戳破了封建婚姻中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让官员哑口无言。这种对世俗规则的拆解,尽显霍女的清醒和果敢。

在耗尽朱家财产、警示何家虚荣后,霍女主动叩开穷书生黄生的家门。此时的霍女完全褪去了在朱、何两家的奢华外衣,一句“我甘心与你过苦日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她对人性善恶的判断。黄生虽贫,却没有朱大兴的贪婪,也没有何家的虚荣。进入黄家后,霍女换上布衣,提水砍柴、生火做饭,比庄户女子还勤快。当家境窘迫到揭不开锅时,霍女自导自演卖身计,让同样好色的盐商公子掏出千两银子,事后又巧妙脱身回到黄生身边。霍女明白盐商公子“买色”的心理,也懂得黄生不愿卖妻的底线,她全程主导计划,不让黄生背负道德负担。

霍女后续的安排,让她的形象多了一层情义和通透。她知道自己终究是游离于世俗之外的人,无法永远停留在一处,便提前为黄生安排好生活。霍女离开后,她通过仙赐传递的信息和金珠,更彰显其暗藏的情义。特别是叮嘱仙赐,朱大兴死后,要替他料理后事。霍女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与朱大兴针锋相对的消耗者,而是以一种悲悯的姿态提醒黄生,朱大兴虽有错,却不至于死后无葬身之地。霍女的这一安排,展现出她对生命的尊重,让这一人物形象更具温度。

启示:是非原则下保留悲悯情怀

在性别平等、价值选择等层面,霍女的故事折射出跨越时空的价值。

霍女始终掌握着人生的主动权。面对朱大兴的收留,她以“别像审犯人”的强硬态度拒绝被支配。与穷书生黄生相伴,霍女既能提水砍柴、操持家务,又能想出诈富商千金的计策,为家庭解决经济困境。这种不依附、不盲从、主动作为的精神,激励着很多人摆脱外界束缚,勇敢追求“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权利。

霍女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始终基于对人性本质的判断。她看透朱大兴吝啬与贪婪并存的本性,便以消耗其财富的方式反击他对女性的物化;她察觉何家“重排场轻实质”的势利心态,便设法让何家知道虚荣心带来的害处;面对黄生的善良和窘迫,她则以共担苦难、出谋划策的真心,与之建立平等的伴侣关系。这种因人而异、理性应对的处事方式,这种有原则、有温度的处事智慧,为现代人处理职场关系、亲密关系提供了参考。

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和重构角度,霍女的故事对抵制拜金主义、倡导多元价值具有深刻警示意义。朱大兴为美色挥金如土,何家为排场耗费钱财,本质上都是拜金主义与虚荣心态的体现,霍女的行为是对这种畸形价值观的讽刺和批判。霍女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应以金钱或排场衡量,而在于个体的品格、智慧和对他人的善意。

此外,霍女超越恩怨的悲悯情怀,也为当代社会倡导宽容心态提供了精神营养。故事结尾,霍女通过仙赐叮嘱黄生为朱大兴料理后事,这一细节展现出她并非睚眦必报的狭隘者,而是能以悲悯之心看待他人过错的通透者。这种不纠结于过往恩怨、以宽容对待他人过错的心态,对我们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我们以这样的判词结束对霍女的讲述:

莫道仙踪不可寻,人间自有玉壶心。

朱门散尽千金笑,蓬户炊香万竹深。

慧眼能分清与浊,义胆敢判古和今。

缘何江上留珠语,明月梅花是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