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洪
在当下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常常疲于追逐前方的目标,却容易忽略脚下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而30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淄博工业简史》的横空出世,恰似一扇窗,让我们得以回望淄博工业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一座城市工业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更是一部承载着无数人奋斗与梦想的恢弘史诗,其价值与意义深远而厚重。
选题重大:锚定城市精神根脉的时代抉择
《淄博工业简史》的选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作为近代中国工业史上的重要坐标,淄博的工业轨迹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从手工业萌芽到机器工业兴起,从计划经济辉煌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型跨越,其发展历程堪称中国工业演进的微观样本。
选题聚焦淄博工业,实则是抓住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根”与“魂”。工业不仅为淄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塑造了淄博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在当下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回望工业发展的历史,能够让市民重新认识城市的价值,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参与《丝绸》与《纺织》两部分策划的顾问,我深切体会到这种选题的分量: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历程,恰是淄博工业韧性的生动注脚。镜头前讲述前辈故事时,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对坚守与奋进精神的代际传递。
全景式展现:多维交织的工业图谱
《淄博工业简史》以立体化叙事构建了淄博工业的完整图景。时间维度上,它跨越数个世纪,从古代手工业到现代产业转型,清晰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让观众直观感受时代浪潮对工业的塑造。
空间维度上,纪录片的镜头遍及淄博的各个角落,从大型的工业厂区到小型的手工作坊,从繁华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到偏远的矿区、农副产品加工地,全方位展现了淄博工业的空间分布,将石油化工、冶金、陶瓷、纺织、装备制造等30多个产业的空间分布尽收眼底。这种广度呈现,增强了人们对淄博工业的整体性认知。
产业维度上,各领域并非简单罗列:既有煤炭钢铁的硬核发展,也有丝绸纺织的细腻变迁。从手工织机到智能化生产的镜头切换,正是产业升级的缩影。这种多维度交织的呈现,让观众得以沉浸式触摸工业文明的肌理。
深度思考:挖掘工业发展的历史智慧
《淄博工业简史》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录,更蕴含着对淄博工业发展历程的深度思考。
纪录片深入分析淄博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计划经济时代,淄博工业凭借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体制僵化、创新不足等问题。改革开放后,淄博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通过体制改革、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等方式实现了转型升级。纪录片对这些历史节点的深入剖析,为当下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同时,《淄博工业简史》还探讨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关系。在淄博工业发展的早期,由于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淄博工业开始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纪录片对这一转变的记录与思考,体现了其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
辛勤付出:心血铸就的影像丰碑
《淄博工业简史》的成功,源于编创团队的极致投入。为挖掘真实历史,他们走访数百位参与者、见证人、专家、学者,搜集数以万件史料素材。拍摄中,团队深入高温车间、井下矿山,用镜头捕捉最鲜活的工业场景。
丝绸行业历史跨度大,管理体制与企业沿革复杂多变,产业分工及工序纷繁,要想厘清并准确、流畅地表述,绝非易事。为了还原淄博丝绸纺织工业的历史场景,他们多次实地考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经过抽丝剥茧式的整理和几番修改,终于完美地呈现出来,也让整部纪录片有了经得起推敲的质感。
这部纪录片以精准的选题、全景的视野与精心的制作,为淄博工业发展史留下了珍贵注脚。它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让我们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作者系淄博市文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