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像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没有人能永远走在平缓的坦途上。每个人都会经历需要奋力攀登的上坡路,也会遭遇看似轻松却暗藏风险的下坡路。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一段下坡路,工作热情减退、动力不足、效率下降,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这种状态不仅影响工作表现,还可能波及个人生活和心理健康。这是工作发展的必然阶段,只有掌握应对策略,才能在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
当你看到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职位发展的“天花板”、缓慢增长的薪水,或是遇到与自己性格不合的领导,这些因素都会让你觉得焦躁、疲倦、迷惘甚至绝望。如果你有了这样的自我感受,不妨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允许自己感到失落、沮丧、委屈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些情绪不是全部,更为重要的是积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首先,工作中失误、犯错,谁都无法避免。错误的严重性难以预估,但都会引发不开心、委屈、压抑等负面情绪。很多时候,这可能就是工作状态从好到坏的一个转折点。比如,出现了换工作的念头,或是陷入听之任之、疲惫不堪的状态,这些可能都是下坡状态的信号。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处理情绪的方法不同,低迷状态的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但要想重新站起来,就不能回避问题,只有直接面对才能真正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下坡状态保持敏感,如果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反应,那可能就失去了应对的先机,没准就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了。
其次,谁也不能保证总会碰到赏识自己的领导。当外部环境不再如意,每个人适应的弹性范围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会心生抱怨,总觉得是别人对不起自己,一直消沉下去;有的人却会在经历一个适应期后,该做的事依然认真去做,再寻求突破。当你处在这种境况时,不管你内心做出什么决定或是选择,都应该慎重考虑。这个时候你应该主动应对,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才是反思之后的解决之道,否则无法真正结束你的下坡状态,问题只是暂时被藏起来了,下次再碰上,可能还会有放大效应。
再者,工作中感到倦怠也是下坡状态的一种表现。工作模式一再重复,最容易消磨掉一个人的热情。工作内容越是枯燥,越是需要自己找乐子,不断在过程中给自己小激励。这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先设定一小段一小段的目标,一步一步慢慢就会接近终点。自我怀疑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做点什么可以改变目前的状态?这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要学会连接正向资源,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状态变得更好。
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必然要经历量变过程中的疲倦期、寂寞期,这个阶段过后才能到达质变的那一刻,只是,很多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你职场路上的一盏明灯,在你遭遇工作下坡路的迷茫与倦怠时,为你照亮方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