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主持人对一位老师的讲述深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既是站了28年讲台的化学名师,也是让中考平平的学生实现高考逆袭的“领航人”;她既能用剃头刀化解隔阂,也能牵头编写出让课堂效率翻倍的校本教材。她就是桓台二中高三级部主任杨俊玲,一位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刻进骨子里,用刚柔并济的管理之道,让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绽放教育芳华的“淄博教书育人榜样”。
一把剃头刀
既理了发又化解了隔阂
周三午休时间,杨俊玲所在的办公室门口,几个男生低着头,手里攥着衣角,脸上带着几分忐忑。他们都是被提醒“发型不合规”的学生,原以为会迎来一顿严肃批评,没想到杨俊玲搬来一面镜子,手持剃头刀,笑着耐心询问每个人的想法。“这边留长一点?”“刘海剪到眉毛上面怎么样?”她边剪边和学生聊日常,从课堂趣事说到校规的意义。当学生们顶着清爽的发型离开,脸上少了忐忑,多了笑意。
从抵触到接受,一把剃头刀,成了化解隔阂的桥梁,校纪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学生心里。此后,无需反复提醒,学生们主动整理发型,规规矩矩间,藏着对学校各种规则的理解与接纳。以扎实常规管理稳住级部“基本盘”后,杨俊玲随即深耕教育教学,牵头打磨课程、优化教法,推动备考向纵深迈进。
一群人编教材
破解教学适配难题
为了让教学更贴合学生学情,杨俊玲提出由各备课组长牵头,组织组员合力编制教材。各组老师放下固有教案,扎根学情调研,语文组结合学生阅读短板增补经典文选,数学组针对高频考点优化例题解析……大家各展所长、反复打磨。从初稿研讨到终稿定稿,每个环节都凝聚着集体智慧。
这份饱含心血的自编教材,精准对接教学需求,让课堂效率大幅提升。高考放榜时,年级平均分、高分段人数均创新高,辉煌成绩印证了“集思广益编教材,精准教学提成绩”的实践价值。
一场团体战
圆了学子高校梦
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是级部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抓手,杨俊玲始终紧盯不放。她提前明确各学科备课重点,每次都逐组巡查,确保老师们聚焦学情、深研难点,杜绝备课“走过场”。她不仅加倍细致地督察各备课组进度,还及时协调解决教具短缺、资料不足等问题,针对薄弱学科提出优化建议。
在她的坚守下,级部集体备课始终高效落地,为课堂教学筑牢根基,让扎实的教研成为提升成绩的坚实后盾。
从教28年,杨俊玲从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级部主任。她用一把剃头刀诠释“规则即关怀”,用一套校本教材践行“教学要走心”,用一场团体战守护学生的梦想。在桓台二中的校园里,她就像一盏灯,用坚守与温情,照亮了平凡学子的逆袭之路,也书写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全媒体记者夏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