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平
《淄博工业简史》的播放是我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播以来,《淄博工业简史》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超观众的想象。30集的《淄博工业简史》以纪实性的风格对40个工业门类进行了专题介绍,文案精炼,解说厚重,画面感人,内容详实。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使人们重温了淄博的工业历史,勾起了许多淄博人的工业情结,该纪录片将在淄博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它记载了淄博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淄博是一座拥有百年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老工业城市,始于远古,发展至今,几多风雨、历经艰辛。
淄博的工业,有的依赖当地资源渐进发展,在远古时代就显露曙光,如陶瓷、琉璃、丝绸等产业;有的是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而落地淄博,如铝业、化工等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逐渐汇聚到淄博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洪流中,在国家建设、国防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老大地上的齐国就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冶金技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就诞生于淄博。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列强资本、官僚资本与工商资本纷纷涌入,淄博逐渐形成资源型的产业结构。
解放初期,淄博工业伴随着国家大量投资,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工业面貌日新月异,形成了以能源、冶金为主导的重工业优势,淄博也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1966年齐鲁石化的建设,使淄博一大批石化企业应运而生,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奠定了淄博石化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淄博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老工业城市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加剧,淄博工业进入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全市上下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为新世纪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淄博工业企业总产值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今日的淄博,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淄博拥有40个,已形成以化工、建材、现代轻纺以及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陶瓷、琉璃、丝绸等产业的发展脉络,山东铝厂在“一五”期间的落户淄博,淄博矿务局、新华制药、齐鲁石化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迅速崛起,以及经过百年工业文明发展而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淄博工业简史》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它颂扬了淄博人民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淄博因工业而兴起,工业是淄博的立市之本,每一个淄博人都应该为之感到自豪。
淄博工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淄博人民顽强奋斗、感天动地的光辉形象。我出身于工人家庭,父亲由于工伤去世,加之以后自己在经济部门工作多年,所以对产业工人的艰辛有着切身的感受。是他们,从日升到深夜,不畏艰难,不惧危险,用生命诠释着劳动的意义,书写着人生的华章。每一滴汗水都映射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脊梁。
淄博现代工业在中华民族遭遇多重压迫下艰难起步,在勤劳勇敢的淄博人民手中逐渐积累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全市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积极探索,逐渐走出了适应形势需要、具有淄博特色的发展之路。他们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就。
勤劳聪慧、甘于奉献的工人队伍,是全市工业战线的产业大军。在《淄博工业简史》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舞台上,广大企业职工以主人翁的苦干、实干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建成了大批重点工程,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创造出无数的荣誉和第一,推动了老工业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使淄博工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淄博工业简史》是一部记录百年工业的壮丽诗篇,它让人们看到了淄博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出来的辉煌成就,昭示着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淄博工业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谱写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淄博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纪录片《淄博工业简史》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