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 二年级八班
刘若伊
暑假的最后一周,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河北沧州。车窗外,风景从淄博的麦田渐渐变成河北的绿树,而我的心,早就飞向了爸爸口中那个“藏着运河秘密”的地方——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一进展厅,我就被各式各样的展品吸引住了。妈妈指着一艘精致的木船模型告诉我,那是古代运河上的漕运船,曾经承载着粮食、丝绸往来南北。最让我震撼的是墙上的巨幅动态屏幕,碧绿的运河像一条流动的绸带,船只穿梭往来,我仿佛听见千年前的桨声与水声。爸爸蹲下来,指着地图上蜿蜒的曲线说:“这条运河,比从淄博到河北的路还要长,是古人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多么了不起!”
正看得入神,一阵甜甜的香气飘了过来。我拉着爸爸妈妈循香走去,只见一位穿着蓝色布衫的老爷爷正站在一张木桌前,手里捏着一团金黄色的糖稀。“这是吹糖人,要不要也试试看?”爷爷笑眯眯地问我。我连忙点头。只见他把糖稀揉成圆团,轻轻拉出一条细管,递到我手里:“来,小朋友,慢慢吹气,手上轻轻转。”
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向糖管里吹气,手里的糖稀渐渐鼓了起来,像一个透明的小气球。爷爷的手指灵巧地捏了几下,忽然间,圆圆的耳朵、短小的尾巴依次成形——呀,是一只小兔子!最后,他用一点红色糖稀为它点上了眼睛。那一刻,小兔仿佛活了过来。我举着晶莹剔透的糖兔,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甜丝丝的香气萦绕不散,我不忍下口。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小心地握着包糖兔的油纸。这一天的经历,像糖人一样又甜又亮。我看到了大运河千年的光景,也亲手触摸了“活”的非遗。原来,“非遗”不只是老物件、老手艺,它是可以吹出来、捏起来、甜进心里的记忆。我真想快点再来,去听更多运河边的非遗故事,把更多的“甜蜜”装进心里。
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沧州之行,将运河文化与非遗体验巧妙融合。动态屏幕的视觉震撼、吹糖人的互动细节生动鲜活,结尾升华主题,将非遗喻为“甜进心里的记忆”,情感真挚动人。全文结构清晰,语言富有童趣,是一篇充满文化韵味的佳作。
指导教师:贾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