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育事业实现多点突破整体跃升
日期:09-09
晚报讯 (全媒体记者夏金秀)9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我市教育发展成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锚定“人民满意、教育强市”目标,以一链式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以集成化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多点突破、整体跃升。
扩优提质促均衡,绘就教育“新图景”。在各级教育阶段,我市持续发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去年以来,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新增公办学位3330个,优质园覆盖92%的幼儿,淄博高新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义务教育阶段,近五年,新改扩建中小学73所、新增学位6万个,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78所,打造116个教育集团覆盖404所学校,高青县、周村区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乡村教育振兴“淄博样板”入选省级典型经验。高中教育新增4所省级特色高中、4个省级学科基地,4所学校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特色多样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人事改革激活力,锻造教育“主力军”。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推行教师“职级年度归零、业绩重新聘任”改革,近三年,3.42万余名教师晋升岗位等级、5018名教师调整等级;全国首创专兼职教研员任期制,遴选131名一线教师加入教研队伍;建立城乡师资双向流动机制,1078名城区教师支教农村、1633名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改革成效显著,近三年,7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占全省1/3),8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省第一),1人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省唯一),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占全省1/8,2025年又有4名教师被推荐参评国家教学名师(占全省推荐总数40%)。
评价改革树导向,构建育人“新范式”。围绕全面育人,我市深化评价改革。中考改革中,在全省率先将物理、化学计入总分,提高体育分值,降低等级科目限制,高中录取率提升至70%以上。数字化课堂改革成效突出,全市中小学均建成数字校园,累计开展名师课堂16.8万节、名校课堂12.2万节、专递课堂5.5万节,惠及超20万名师生,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唯一教育案例)。此外,我市创新绿色评价体系,“阳光大课间”“行走的课堂”成为常态,2025年在全省第十六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男篮、女足夺冠,体测总分全省第一;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数量占全省1/7;省中小学科创教育大会参赛获奖率99.1%,均居全省前列。
产教融合强衔接,打造发展“强引擎”。我市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周村、博山试点职普融通实现学籍互转,7所中职学校入选省“新型五年制高职”项目。成功推动淄博职业学院升格为全省首个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淄博师专“升本”有序推进。同时,紧密对接产业需求,2025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19个,目前建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国家骨干专业等各级优质专业,让教育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改革惠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在教育服务民生上,我市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在全省率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入学入园”一网通办,惠及10.6万个家庭,推行“长幼随学”政策,解决2389个多孩家庭子女入学问题;整市开展“订单式”课后服务,开设900余种优质课程,义务教育段参与率达97.43%,小学段参与率全省第一;落实校园餐“四个全部”管理,校长陪餐成常态;累计开通2025条定制公交线路,保障近万名学生安全出行。系列举措让淄博教育群众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